天山时评丨在双向比较中提升产业竞争力——踔厉奋发“十五五”系列谈②
代立
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和实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足见培育竞争力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竞争力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渐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新疆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础在产业集群,关键在培育竞争力。从新疆产业发展轨迹来看,向高而攀、向绿而行、向新而生,走集聚集群式发展之路,是强化产业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小、散、弱”或“大而不强、比例失衡”的产业生态,都难以培育出类拔萃、一马当先的强劲竞争力。
运动员的成绩好不好,要在赛场竞技中见真章。产业竞争力强不强,要在市场检验中定量定性产业生长力、创新力、协调力、发展力。判断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具不具有市场竞争力,要和自己比,更要和别人比,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找准定位坐标、比学赶超,在向内看和向外看中激发信心、积累实力。
和自己比,对应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效应充分显现,新疆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效能和创新聚合,让产业拔节成长更加具象、更有底气。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能催促自己潜心练内功,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才能有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得的责任感,才能在日有所进、日有所得中保持发展自信。
和别人比,聚焦世界产业发展大势,彰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无”的原因很多,而“我有”,要“一生万物”,更要“无中生有”,在“无人区”探进,“空白区”耕耘,大胆挺进新产业、新赛道、新领域,先人一步形成独家优势、核心优势、顶端优势。“人有”的情况各异,而“我优”,要和“前三”比,不要和“后三”比,既要优产业动能、优服务效能,更要优创新环境、营商环境。让产业链更长、更稳、更具韧性,市场开放度、包容度、适宜度更高,品牌感召力、集群协同力、融合创新力、市场影响力更强,形成“我更优”的“金刚钻”和“王牌”,以脱颖而出的产品、高效贴心的服务、开放畅通的渠道、生机盎然的生态领跑产业发展。
一个企业、一个产业要“出圈”又“出海”,就要锻造产业竞争力的“硬核底气”,在纵向成长中夯实基础,在横向对标中突破创新,既要防止后继乏力、昙花一现,更要反对揠苗助长、虚张声势,让产业竞争力既具厚度又有锐度,既有强度又有持续度,以特色优势、创新优势、差异化优势、长期优势,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