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车管所业务大厅缘何“冷清”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辆管理所业务大厅里略显空荡,零星有群众在此取号办理业务,窗口民警热情接待,柜台上还贴心地摆放了糖果。“随到随办,效率非常高。”前来办事的牛先生话语里甚是满意。
曾经的车管所业务大厅面临巨大压力:停车场一位难求,大厅座位紧张,群众取号后需长时间等待……窗口民警辅警午饭匆匆扒几口就赶回岗位,下班时间一再延迟。
同一方大厅,已是两重天。转变始于2010年,昌吉州公安机关在各县市陆续成立车管所,初步实现了业务分流。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8年起,车驾管业务延伸点开始向更多元的范围扩展。
“最早进4S店,后延伸至二手车交易市场,再至派出所和便民警务站。”昌吉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花育鹏说,此举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昌吉州业务量最大的昌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所在此合署办公。谈及变化,所长李树民深有感触:“分流前,窗口一天办四五百笔业务,现在仅100多笔,这意味着更多群众有了更便捷的选择。”
目前,昌吉州已建成车驾管业务延伸点306个,仅昌吉市就有71个。对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及周边群众来说,这个变化尤为实在:这里距离昌吉市区23公里、距离五家渠市区55公里,车驾管业务延伸到兵团第六师公安局军户派出所后,周边兵地群众办理绝大多数车驾管业务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
随后,记者来到昌吉州最大的运输企业——新疆九洲恒昌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民警赵建江正在为落户新车进行查验。“车驾管业务延伸点建立后,我一直在此办公,平均每天办理业务40笔左右。近期该公司有200辆挂车需要办理新车落户业务。”赵建江说。
“公司有运营车辆900多辆,车辆更新频繁,车驾管业务延伸点极大方便了运输企业和周边群众。”该公司车管部经理王鹏说。
分流并非业务大厅“冷清”的唯一原因,“键对键”取代“面对面”,网办业务比重的快速增长是关键因素,反映出“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的变化。
近年来,昌吉州公安交管部门全力推广“交管12123”APP,提供五大类100项在线服务,实现机动车选号、驾驶证换领、违法处理等业务“一网通办”。
为打通线上服务“最后一公里”,昌吉州公安交管部门引入中国邮政和顺丰速运进驻,线上业务办理完成后,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寄递服务,很快就能收到各类牌证等。
“线上申请、后台审核、邮寄送达”的服务闭环,极大节约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也有效分流了线下窗口压力。“网办业务占比越来越大。”花育鹏告诉记者,2018年网办业务占比为15%,如今已达到82%。
截至目前,昌吉州机动车保有量460150辆,驾驶人保有量854298人,两个数据均呈逐年上升态势。这导致了另一数据上升——昌吉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辆管理所2014年办理车驾管业务640578笔,2024年为905723笔。
窗口“冷清”,后台“滚烫”,民警工作时必须“火力全开”,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他们都不改服务初心,全力以赴帮助群众和企业。
今年5月,昌吉市城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150辆新能源汽车需尽快落户,该业务流程较为繁琐,昌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顾志豪多方协调、加速审批,确保了车辆快速投入运营。该公司送来锦旗致谢,“一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
业务分流、网办普及,让车管所业务大厅“冷清”了下来,但公安交管部门的服务热度却暖到了群众心里。
■记者感言
“冷清”背后的服务温度
车管所业务大厅从“人潮汹涌”到“冷冷清清”,看似是场景的反转,实则是政务服务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进阶,民生获得感的显著提升。
车管所业务大厅变得“冷清”,并非业务萎缩,而是服务升级、模式创新的生动写照。
服务触角的极大延伸,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实现了群众“就近办、便捷办”;科技赋能的深刻变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服务质量的持续升温,业务大厅人流量虽然减少,但精细化、人性化的举措,彰显出服务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供给”,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当车管所业务大厅不再喧嚣,民生热度以另一种方式沸腾,蕴藏在群众省下的每一分钟、少跑的每一步路、多赚的每一分钱里。“冷清”的业务大厅,照见的是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