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漫谈|“巴太”和“明亮”,都是新疆
阿勒泰牧区的草原上,巴太策马奔驰的身影,曾是多少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乌鲁木齐的霓虹灯下,红石榴餐厅内明亮忙碌的身影,又折射出都市青年奋斗拼搏的日常。“巴太”与“明亮”,牧区与都市,传统与现代——这两面,都是真实的新疆。
从去年到今年,两部新疆题材电视剧引发关注:首部新疆都市情感剧《红石榴餐厅》正在央视黄金档热播,围绕新疆美食、主角成长与老戏骨演绎,话题不断;去年在央视播出的《我的阿勒泰》,更入选2024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优秀影视作品。随着《红石榴餐厅》剧情推进,男主角明亮成了观众热议的焦点;而《我的阿勒泰》里的巴太,不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更勾起了许多人前往新疆旅游的向往。
巴太的身上,藏着新疆年轻人最本真的底色。这位阿勒泰小伙,既有牧区儿女的率真豪迈,也藏着对世界的青涩好奇:为替兄还债,他策马追来用骆驼抵债;照料受伤的赛马“踏雪”时细心,给心仪姑娘别上小黄花时又带着少年的羞涩。他曾向往马场的现代生活,最终却在责任与传承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正如演员于适所说,巴太像荔枝——外显坚韧,内里柔软,而他砍下爱马头颅救人的决绝,正是他在爱情与责任间抉择的生动注脚。剧中的转场迁徙、马头琴声,从不是刻意陈列的民俗符号,而是“巴太”们的日常,让观众真切看到:传统,正鲜活地流淌在这片土地的血脉里。
明亮的奔忙中,映着新疆都市青年的奋斗模样。美院毕业的他,为守护养母放弃深造机会,接手濒临倒闭的红石榴餐厅,把艺术才华揉进了烟火气的经营里。与古丽娜尔的重逢相守,和伙伴们朝着“全乌鲁木齐最牛餐厅”的目标打拼,藏着当代青年的奋斗密码。餐厅里各族员工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美食的香气裹着创业的汗水,成了乌鲁木齐夜色里最生动的风景。明亮的选择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一句“以后我来经营”的承诺,却写就了现代新疆的奋斗篇章——这里不只有都市的霓虹闪烁,更有年轻人扎根故土的坚定。
这两部剧让新疆变得可感可触。巴太的草原与明亮的都市,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的精彩篇章。巴太用勤劳守护着草原的传统。他以善良温暖着身边的人,他对草原生活的坚守与对责任的承担,正是对幸福生活最本真的追求。明亮则用奋斗书写着都市的未来,放弃深造守护养母,是他对亲情的珍视。带领各族伙伴打拼餐厅,是他对事业的执着。每一份忙碌都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他们虽身处不同环境,却都以最真诚的姿态,诠释着新疆的温度与活力,共同书写着这片土地的时代答卷。
从阿勒泰的策马身影,到乌鲁木齐的餐厅灯火,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共生共荣——这,正是新疆最动人的模样。(魏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