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舞动草原魂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在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中,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作品《我的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广泛赞誉。

《我的马》剧照。哈斯敖登供图
这部由哈斯敖登与沙呷俊楠联合精心创作的蒙古族男女群舞作品,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和大气磅礴的舞台调度,巧妙结合蒙古族极具代表性的“马步”舞段,通过马蹄拟声节奏的有序变化,不仅生动展现了蒙古族群众与马相伴相生的生命画卷,还深刻传递了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我出生在草原,从小对草原和马有着深厚的情怀。于我而言,马不只是家畜,更像是亲人般的存在。”编导哈斯敖登作为蒙古族舞者与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将这份情感深深融入创作之中,使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温度。
《我的马》以“三代牧马人”为叙事主线,通过童年阶段小牧民与马嬉戏的温馨、青年牧民骑马驰骋的阳刚、老牧民观看马群奔腾的永恒,细腻勾勒出草原牧马人与马相伴一生的动人画卷。舞者们以张力十足的肢体语言,将马蹄节奏化为生命的律动,彰显出时代奋进的磅礴力量。“希望通过舞蹈传递出现代牧马人的精神风貌,让观众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哈斯敖登深情地说。

《我的马》剧照。哈斯敖登供图
为了让作品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创作团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马匹颜色上,突破了传统舞蹈中以“枣红马”为主的设定,大胆采用黑骏马与白骏马的对比组合,黑白两色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冲击。舞蹈语汇上,体态重塑追求“时而为人,时而为马”的灵动感,赋予马桀骜不驯、高傲的神韵,使其更具精神象征性。动作整合与升华上,在全面展示蒙古族舞蹈丰富“马步”的基础上,运用新颖的编舞手法,注入符合当代审美的特性。音乐与声音的配合也追求新颖,与人声模拟的马匹嘶鸣等效果相结合,共同营造出富有时代感的听觉氛围。
哈斯敖登坦言,排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个作品由29名演员参与,排练周期约半年。现在的年轻演员大多对草原和马文化缺乏切身感受。作为老师,哈斯敖登花费大量时间先为他们“补课”,讲解草原文化、人马情感以及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带领演员观看草原上各种赛马活动的视频,让他们深刻体会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最终,舞者们通过刚毅有力的舞姿,融合骏马的矫健与草原儿女的豪情壮志,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感受生命的奔放。
今年8月,这部作品亮相第十九届北京舞蹈大赛并斩获一等奖。经过进一步打磨提升后,它向本次中国舞蹈“荷花奖”发起了冲击。哈斯敖登表示,她父母都是牧民,创作这个作品是她长久以来的心愿,作品中能看到她父亲的影子。未来她将继续创作更多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的作品,用舞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