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疆已为15.4万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索蓉芝报道)今年以来,新疆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信用修复机制创新,通过平台赋能、流程优化、精准服务,已帮助15.4万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其中15万户经营主体通过“免申即享”模式高效办结,为企业纾困解难、重塑发展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以往企业信用修复“多头跑、流程繁”问题,新疆率先完成全国统一信用修复平台落地衔接,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信用修复“统一入口、统一流程、异地修复”。企业登录系统即可在线完成失信信息查询、申请填报,系统自动匹配管辖省区市,修复结果通过跨省数据传输实现全国共享。针对企业关心的审核进度问题,平台设置“我的申请”实时查询功能,明确标注“待受理”“审核中”等状态,超5个工作日未受理可通过专属咨询电话查询原因;审核通过后,24小时内完成数据同步,1—2个工作日即可查询移除结果。
今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制定《新疆信用修复操作规范》,对未报年报、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等不同情形,明确了差异化的修复条件、流程和材料要求。企业只需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等核心材料,非必要证明材料无需提供,由监管部门通过系统查询、现场核查等方式核实。同时,创新“三书同送”机制,在作出处罚或列入决定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议书,今年已下达相关文书3630份,引导企业及时纠错。
“免申即享”模式让信用修复更省心。对因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补报年报后系统自动移出;对“列异”届满3年被“列严”的企业,经数据核验后自动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无需企业主动申请。此外,通过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协同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一次申请、两网联办、结果互认”,企业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完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与“信用中国(新疆)”平台的信用修复。
为让企业少走弯路,新疆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依托12315热线和各地咨询电话,提供“足不出户”的政策答疑;部分地区设立助企指导员,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编制常见问题手册,探索线上智慧填报功能,降低操作门槛。同时,通过短信“打铃提醒”,为3947户符合条件的企业点对点推送修复提示。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处长陈志辉介绍,除事后修复之外,新疆更注重事前预防,出台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及配套模板,梳理高频违法清单,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合规制度,从源头规避失信风险。从平台搭建到流程简化,从精准服务到风险防控,我区用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经营主体打开信用修复便捷通道,让诚信经营成为新疆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