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毛毛姐姐”暖了一个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毛毛姐姐,周末妈妈做最爱吃的拌面”“毛毛姐姐,看这是新得的奖状”“这个星期被老师表扬了”……

毛晓彤(左一)与阿尔孜古丽(左二)及两个孩子合影。本人供图
孩子们口中的毛毛姐姐,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街道车辆段路东社区党委副书记毛晓彤。而这3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毛晓彤结亲帮扶对象阿尔孜古丽·色买提的女儿。她们之间从互不相识到亲如一家的故事,始于8年前。
2017年,一次入户走访,毛晓彤敲开阿尔孜古丽家门。原本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工作任务,她按照流程询问着家庭情况,做着记录。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看似普通的相遇,日后竟会发展出一段如家人般深厚的情谊。
当时,阿尔孜古丽带着两个女儿刚搬到火车西站街道辖区居住,没有工作的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重担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更让她揪心的是,二女儿还留在喀什,一家人分隔两地。了解情况后的毛晓彤,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坚强的妈妈一把。
通过多方介绍,她为阿尔孜古丽找到一份保洁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但有份稳定收入。”阿尔孜古丽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更让她看到希望。
然而,另一个困扰阿尔孜古丽的难题又出现了,就是孩子就近入学问题。于是,毛晓彤多次到街道、教育局、附近学校沟通协调。最终,不仅让两个孩子就近上学,还帮她将留在喀什的二女儿接来乌鲁木齐团聚。
虽然没有当过母亲,但毛晓彤对阿尔孜古丽的3个女儿却是尽心尽力。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带她们去游乐场、看电影……让她们了解多彩世界,培养她们丰富的兴趣爱好。
渐渐地,毛晓彤成了阿尔孜古丽家的常客。阿尔孜古丽家里也为毛晓彤留有床位和洗漱用品。“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温柔善良的毛毛姐姐。”阿尔孜古丽说,只要毛晓彤来,孩子们总是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今年11岁的阿依夏·麦合木提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毛毛姐姐就是家人。”她说,毛毛姐姐会去学校帮她开家长会,会在考试前来家里辅导功课,会细心地帮她洗澡……在阿依夏心里,毛毛姐姐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姐姐”。
除日常服务居民外,毛晓彤也是一名基层宣讲员,工作中不仅会向群众宣讲自己和结对亲戚间的民族团结故事,更是将她和亲戚的故事进行二度创作,搬上舞台。通过面对面讲述和情景剧展演,让更多人知道,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心与心的贴近。
去年,乌鲁木齐市举办“石榴花・小手拉大手・全家一起学”家庭学用国家通用语言展示活动,毛晓彤想带着一家人参加。一开始,阿尔孜古丽有些犹豫,怕一家人表现不好,拖她后腿。毛晓彤笑着安慰她:“没关系,一起排练,重在参与,只要尽力就好。”
那段时间,毛晓彤和她们一起设计动作,认真排练。两家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最终,大家在活动中获得不错名次。之后,她们还一同参加过许多活动,站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向更多人讲述她们之间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

毛晓彤(第二排中)和阿尔孜古丽(第二排左)、阿依夏(第二排右)一起参加活动。本人供图
如今,毛晓彤与阿尔孜古丽一家的故事,已经成了一段佳话。每当有人问起毛晓彤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她总是笑着说,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觉得帮人帮到底,心里才踏实。
“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温暖不了的人心。”毛晓彤说,在这段情谊里,她也收获了很多,三个可爱的“贴心小棉袄”,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家人,这份温暖,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她们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