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丨法治政府建设的“新疆答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近日,新疆发布消息:过去5年,新疆法治政府建设75项重点任务已完成74项,完成率达98.7%,达到预期目标。这一答卷,意味着更便捷的政务服务、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和谐的社会秩序,以及群众日益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法治密码”?为企业群众带来了哪些可感可知的安全、便利与公平?记者一一探寻。
党的旗帜举起来
8月18日,“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依法治疆板块专题讲座举办,全区各级干部同上一堂课,进一步增强法治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效能。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把全面依法治疆的要求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
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全国率先组织召开省级层面专题述法会议。全区4.5万余名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常态化述法,压实了“关键少数”法治责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制度环境。
2月20日,特克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嘉宾向网友述法。(资料图)
5年来,新疆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80余场次,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法治讲堂·逢九必讲”覆盖各族干部574万人次,推动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立法保障。新疆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持续加大政府立法供给,5年来,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新制定地方性法规36件,修改、废止36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修改、废止27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538件。
为规范决策行为,新疆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将各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备案登记规章42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714件,有力维护法治统一。
新疆开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七大执法领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持续健全行政执法制约监督体系,目前,全区已建立执法监督联系点495个,选聘执法监督员1271名,配备执法监督力量1835人,实现四级监督全覆盖。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就是“刀刃向内”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通过自治区法治督察工作,莎车县建立机制,将执法漏洞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一起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被撤销的行政处罚案件,不仅维护了当事人权益,更推动执法单位完善调查取证规范,实现从“个案纠错”到“类案规范”的提升。在督察推动下,莎车县2024年执法案件的合法合规率显著提升,群众对执法的认可度显著提高。
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新疆把党的绝对领导写进了每一次立法听证、每一次执法检查、每一次执法监督,让党的旗帜在天山南北高高飘扬。
群众笑脸多起来
7月28日晚,记者行走在额敏县东街夜市,感受浓浓的烟火气息。这条街有80多家店铺,鼻端飘来的美食香气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食客围坐的欢声笑语融为一体。这里不仅是本地人休闲的胜地,也是游客的打卡点。
旅游业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327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5%,大家在安全、宽松的社会氛围中畅游新疆。
新疆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新疆用法治稳稳托住了各族群众的岁月静好。
今年5月,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办开展2025年自治区“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确定了10件涉及优化营商环境、住房安全、食药安全等领域的项目。
自2022年起,新疆已连续4年推动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2500余件,让法治成果更广泛惠及民生。
在南疆五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数量5年来分别增长36.3%、104.5%。近年来,新疆律师协会统筹组织乌鲁木齐市36家规模较大、专业能力强的律师事务所结对帮扶26个县市区的52家律师事务所(绝大多数为南疆律所)。
8月6日,皮山县司法局举办人民调解专题培训班。(资料图)
目前,全区已建成12935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引导法律服务资源向南疆倾斜,南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近日,策勒县人民法院恰哈人民法庭将一起新受理案件委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成功化解这起“努某家养狼狗咬死艾某等人的7只小羊”纠纷。调解员照顾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释法明理,并引导原告体谅被告的难处,最终被告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偿还了经济损失,双方均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纠纷化解中总能看到人民调解员的身影。在新疆,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年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72万件,让群众解决烦心事省心省力又省钱。
发展引擎强起来
“通过‘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我公司今年的迎检次数由2024年的22次下降到2次,把时间还给了生产经营。”新疆泰胜医用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政府还组织开展“法治体检”活动,让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稳健行远。
今年以来,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针对规范涉企检查开展“扫码入企”试点工作,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受到企业好评。全疆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行政检查39.13万件,同比下降13.1%。
5年来,新疆把法治作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持续加大政府立法供给,及时清理不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涉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文件;
——召开“疆企·主席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积极回应企业急难愁盼;
——组织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月活动,为企业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审查合同2.6万份;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扩大至52个,“新服办”可办事项达1653项,“新企办”可办事项达2029项;
——政务服务事项中2494项实现“一网通办”、151项实现“跨省通办”、241项实现“丝路通办”;
——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全区收集上报问题线索1146条,为企业挽回损失1544万元。
手续简化了,效率提高了,执法规范了,澎湃起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6月25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中国企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应对—“新航向 新挑战 新策略”主题座谈交流会在乌鲁木齐举办。(资料图)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企业“出海”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疆不断加大涉外法治建设,推动出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岸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并推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喀什片区“法智谷”和霍尔果斯驿路国际法务区协同发展、实体运作,目前已入驻各类机构72家,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935件(其中涉外民商事案件108件),提供涉外公证2377件,仲裁解决争议标的超19.5亿元。
此外,新疆还举办6场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应对交流会,成立“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分院和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举办4期涉外法治培训。
法治作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企业创新发展、区域开放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