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看台丨一家固废处理企业的“绿色”蜕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
一车车啤酒厂、药厂废渣,污水厂污泥等,被传输带送进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物生态公司”)工厂车间的发酵罐内,密封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数周后,就会“变身”土壤改良基肥,成为盐碱地改良、沙漠化治理的好肥料。这一幕,每天都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内上演。
作为一家专注于大宗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天物生态公司的生产原料来源于乌鲁木齐市政垃圾、轻工业及农业废弃物等。车间每天都会“消化”1000多吨固废,经处理生产的土壤改良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整个过程实现了绿色循环生产。
8月22日,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做试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我们采用高温好氧发酵堆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利用微生物添加剂使有机固废分解、转化,最终生成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优质土壤改良基质。”天物生态公司副总经理郭志国说。
天物生态公司原本是乌鲁木齐市一家污水处理厂的配套企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两天,新一轮第二批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276万元已进入公司账户,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郭志国说。
近年来,天物生态公司在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开展技术项目研发时,获得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专项科研资金补贴的有力支持。“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帮助我们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企业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回顾企业成长经历,郭志国感慨道。
天物生态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及自治区级的重点重大项目14项,获批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新疆生活垃圾与污泥处理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作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2023年,该公司干旱区苜蓿高效持续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月22日,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近两年,天物生态公司通过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及其团队的技术支持,持续拓展技术体系,不仅提高了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率,还提升了其高值化利用水平,加快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公司研发的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完成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申请。
目前,天物生态公司产值正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公司开始着手上市事宜,在霍城县建设的新厂也已拔地而起。
郭志国表示,今后,公司将依托院士“农林废弃物资源高值化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全链条体系,对“秸秆收集—糖化加工—生物制造”循环产业链进行工艺提升、性能改进等。公司技术上的持续创新,将助力新疆突破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瓶颈,构建起从原料处理到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推动生物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