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对话丨村集体经济添动力 乡村振兴“加速跑”——访阿克陶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尼瓦尔·尼牙孜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黄红英
“我们大力培育打造五彩椒、巴仁杏、黄麻鸡、海水稻、麻糖作坊、水磨坊、金银花、荷藕村、冷水鱼、土地运营合作联社等‘一村一品’特色品牌,2024年全县118个村集体经济达到9931.37万元。”6月27日,在接受“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团队记者专访时,阿克陶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尼瓦尔·尼牙孜说,阿克陶县正全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蛋糕”。
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如何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阿克陶县从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找到了突破口。
艾尼瓦尔·尼牙孜表示,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各级党员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选配54名懂经济、有农牧业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吸纳146名涉农、涉牧专业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显著提高了各级干部落实“三农”工作的本领。
“村党组织参与主导村集体经济从实施到分红的全过程,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想干事、能干事,亲眼见证到党组织真干事、能成事,最大限度赢得各族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艾尼瓦尔·尼牙孜说,这是村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如今,阿克陶县在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下,立足优势、因村施策,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阿克陶县恰尔隆镇的6个村,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新疆恰果进出口有限公司,整合360座大棚,规模化种植五彩椒等特色果蔬,打造戈壁特色产业“金招牌”,推动6个村平均村集体经济超80万元,为该镇特色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阿克陶县巴仁乡阔洪其村,“党支部+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农户”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参与村办合作社,压茬种植蔬菜2360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鼓了群众腰包、提升了幸福指数,还反哺村级运转,减轻财政负担。艾尼瓦尔·尼牙孜介绍,在村级组织运转中,村集体经济收益成为运转经费的重要补充,有效缓解了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过度依赖问题。村级组织利用自有资金,能够更加自主、及时解决小型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应急救灾等日常事务,提升了村级治理效能和服务响应能力。比如,阿克陶镇奥达艾日克村,运用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20万元进行村级服务阵地维修,对12个功能室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改善了为民服务质效,基层治理效能更加彰显。
从特色品牌培育到多元化发展模式,从群众增收致富到村级治理提效,阿克陶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我们将继续以发展壮大村特色产业为抓手,持续激发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撬动更广阔的乡村发展空间,带动各族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续写阿克陶更加灿烂辉煌的发展篇章!”艾尼瓦尔·尼牙孜对阿克陶县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