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新知丨狮虎形金箔饰变身潮流单品
托克逊县阿拉沟墓地出土的狮虎形金箔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这只‘小狮子’太萌了!”暑假期间,新疆博物馆文创区一款以战国时期狮虎形金箔饰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热。游客手中的立体浮雕金箔摆件,复刻了文物上狮子的螺旋纹肩胛肌与根根分明的鬃毛,哑光金箔搭配镂空设计,让千年前的文物成为今天的潮流单品。
狮虎形金箔饰出土于托克逊县阿拉沟。这件文物呈长椭圆形,狮子颔首,前腿平伸,后腿翻转,显得强健有力。肩胛和胯部饰螺旋纹,颈部鬃毛纹路清晰,并在颈、背交接处向上曲卷成半圆形,极具表现力。
在新疆博物馆第七期“我在新疆博物馆里画文物”活动中,网友们充分发挥创意,用剪纸、篆刻、彩铅等多种形式对这件文物进行创意创作。有网友用剪纸把狮虎形金箔饰的轮廓精准而生动地勾勒出来,创作了剪纸版的萌狮。有的以笔化刀,将狮虎形金箔饰的精髓融入方寸篆刻之中,创作出篆刻风的猛兽。新疆博物馆设计师团队敏锐捕捉到网友们对该文物的创新表达,顺势推出系列文创,立体摆件、书签、徽章等产品上线即售罄。
“金箔小狮子”的走红,只是新疆博物馆文物活化的缩影。近年来,新疆博物馆推出了众多别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以新疆、湖南、云南、安徽、辽宁五地博物馆馆藏汉代龙纹金带扣为原型设计的“金鳞开运”系列文创,深受游客喜爱。其中,新疆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八龙纹金带扣”1975年出土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格达沁古城黑圪垯遗址,被认为是汉朝皇帝对西域焉耆王的赏赐,体现了汉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统治,也彰显了中原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
“我们希望文物能够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新疆博物馆文创部相关负责人说,从“我在新疆博物馆里画文物”活动中征集的各类文物创意画作,让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正以多元视角重新诠释文物,也为他们开发文创产品打开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