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上过天的“新疆宝贝 ”,你都了解吗?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与新疆的渊源由来已久,这些上过天的“新疆宝贝”,写满了天山南北对探索太空不减的热情。一起看看,你都了解它们吗?
了解这些“新疆宝贝”之前,我们先来get一个知识点!航天育种:航天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科研人员利用航天器将植物种子或其他有生命的材料送入太空,在空间辐射、微重力、地球磁场、高真空等空间特殊环境的综合作用下诱导DNA产生可能的变异,再返回地面人工培养、观察,从中选育出优良的新种质、新材料,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方法、新技术、新途径。咱们今天要了解的“宝贝”,就与它有关。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自1988年至今,新疆已有30余个棉花品种搭载返回式航天器或太空舱遨游过太空。这些棉花品种来自不同的科研院所或教学单位,它们有的是棉花同类品种“组团”、有的是和其他作物品种“组团”,在太空进行短则数天、长则数月的长途旅行。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岛棉育种核心实验基地,该院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海岛棉育种联合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洪梅(左)正在与同事调查海岛棉育种材料的性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其中,2006年9月9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岛棉育种核心实验基地研究团队成员从选育的30多个优良海岛棉 (海岛棉在生产中被称为“长绒棉”) 种子中挑选出了2000粒200克的海岛棉B-3029种子,搭载我国第一颗以空间诱变育种为主要任务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八号进行太空诱变海岛棉实验,于2006年9月24日顺利返回地面。
海岛棉B-3029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返回地面后,洪梅和研究团队经过多年连续筛选,在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种质的经济性状、耐逆性、纤维品质等性状作系统鉴定,获得了海岛棉的更多变异材料,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抗的优异新品系,为海岛棉航天诱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和数据参考。
2002年3月25日,从焉耆回族自治县挑选的1000粒3克农家品种孜然种子搭载神舟三号飞船翱翔太空,利用高真空、宇宙高能粒子辐射等特殊的诱变作用进行太空育种,飞船于2002年4月1日返回地面。
已经播种好的孜然。祖丽皮耶 摄
2003年,1000粒太空孜然种子成活了383粒。返回地面的这些“宝贝”被种植了5平方米左右。2004年研究团队又在其中筛选出了产量和综合性状稳定的14个单株材料,进行了3年的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其中“1-37”连续两年产量位于第一名。
2021年6月17日,新疆喀纳斯航天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挑选的本地蜜瓜种子搭载神舟十二号飞船翱翔太空,利用高真空、宇宙高能粒子辐射等特殊的诱变作用进行太空育种,飞船于2021年9月17日返回地球。
哈密瓜苗已破土而出。
在种植方面,太空种子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旺盛、果实大、产量高等特点。
2023年,来自吐鲁番的1000粒32克新郁葡萄种子搭载着神舟十六号飞船进入太空。
新郁葡萄。吐鲁番市葡萄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供图
新郁是吐鲁番本地培育的杂交品种,于2005年获得新品种证书,并逐渐在疆内外推广种植。该品种成熟后,果穗为圆锥形,穗重多在800克以上。果实颗粒大,呈椭圆形,平均粒重在12克以上。
2024年9月27日,吐鲁番市的小白杏种子搭载着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进入太空,并在10月11日成功回收。
回收的小白杏。
2022年,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有关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航天育种工作。同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船上就搭载了由该公司自主和联合选育的100克新农棉2号棉花种子、100克九圣禾D1508冬小麦种子、200克JH49玉米种子和30克PM-05甜瓜种子,进行太空诱变育种。
2022年7月14日,奇台县优质小麦开始收割。姚吉文摄
其中,在这些品种里,九圣禾D1508冬小麦种子可以称得上“冠军种子”。
2019年和2020年,九圣禾D1508在奇台县高产示范田种植,亩产分别达到806.76公斤和822.1公斤,两次刷新全疆小麦单产纪录。2022年,该品种在库车市种植,又以亩产748.77公斤的产量,打破了南疆早熟冬小麦区高产纪录。
2022年6月5日,新疆四种牧草种子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启动了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这是新疆畜牧业科技工作者第一次开展太空育种,四种牧草种子分别为:骆驼刺、伊犁绢蒿、驼绒藜、新草1号苏丹。
图1是新草1号苏丹草,图2是骆驼刺,图3是伊犁绢蒿,图4是驼绒藜。自治区畜牧兽医局供图
那么,启动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有什么意义呢?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但盐碱土地面积较多,因此,耐盐碱、耐寒耐旱等植物是新疆草原畜牧业、特色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育种进度相对较慢,如果能通过太空环境诱变作用,培育出更耐盐碱、更耐旱耐寒的品种特性,用来提高防风固沙力、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防治草地荒漠化,将对新疆乃至全国发展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大作用。
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新疆牧草种子,在种植后有一些已展现出明显变化,产量比普通种子提高了三分之一,也更耐盐碱、耐寒、耐旱,航天育种效果超出预期。
2024年,四种具有耐盐碱、耐寒、耐旱等特点的新疆牧草种子,它们分别是骆驼刺、和田大叶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新牧4号紫花苜蓿,被选中搭乘嫦娥六号探测器前往月球。
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放大标本图。
今年3月初,登月归来的四种饲草种子已进行解封试种。畜牧科技工作者将在未来几年内,通过“航天育种+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继续深度挖掘返地的牧草种质资源特性,对筛选出的优异株系进行扩繁,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牧草新品种。
你还知道哪些登上过太空的“新疆宝贝”呢?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