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民生丨社区社会企业如何能走得更远
张冬梅
据石榴云报道,4月11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龙盛街街道会盛巷社区发起成立的社会企业——新疆会盛悦享居民服务有限公司揭牌运营,这是乌鲁木齐市又一个社区探索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社区社会企业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社区社会企业,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以特别法定代表人身份发起、控股或全资成立,其核心目标在于解决社区内的各类问题,提升社区服务质量。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经营管理,所得部分或全部利润持续反哺社区发展治理。
社区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如今已在乌鲁木齐部分社区展开试点,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社区治理单纯依赖政府“输血”固有局面,实现了社区的“自我造血”,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社区社会企业在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在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社区社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市场竞争、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如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另外,社区社会企业的出现,虽然是社区基层治理思路的一大创新,但也并非所有社区都适合开办社会企业,这种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基础、居民需求和市场环境等条件。如果盲目跟风,不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企业运营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治理方式。
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既要鼓励社区积极探索和创新,拓宽公司的服务范围,又要注重监督和引导,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社会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管,确保其运营符合社区及公共利益,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引导社区社会企业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坚持补位原则,专注于那些政府不适宜干、市场不好干、公益和慈善组织干不好的事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高效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