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让北庭学研究“活”起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4月17日,北庭学研究院考古研究科负责人吴利刚正根据史料,对几枚钱币进行深入研究。他将几枚印有不同文字的钱币不停变换角度,仔细端详,以期从中破解千年前的文化密码。
吴利刚工作照。本人供图
吴利刚,一名甘肃小伙,在辽宁读硕士期间学的历史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史。2016年,他来到新疆吐鲁番工作,被吐鲁番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进而开始研究起新疆地方史。2019年,出于对北庭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他选择前往离北庭故城相对较近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
吴利刚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一有空闲,就喜欢去附近的北庭故城遗址参观游览。在一次次参观中,吴利刚逐渐认识到北庭故城是如何见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理,以及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从未间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他要在此探寻历史、深入钻研、逐步揭开遗址真容的想法。
“我一开始只是对北庭历史文化好奇,也没想到自己日后会和北庭学研究有交集。”吴利刚说,2021年,当看到北庭学研究院招聘工作人员,再三思虑下,他选择应聘加入北庭学研究院。
吴利刚(发言席)参加学术论坛并发言。本人供图
“关于什么是北庭学的疑问始终存在。”谈到这一话题,吴利刚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北庭学就是以北庭故城为学术平台,系统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全面复原历史上这里曾有的社会历史、物质文化史、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面貌的学科。
北庭故城是我国唐代至元代新疆天山以北的行政中心城市遗址,曾是丝绸之路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只有走近北庭,才能了解这门学科对于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吴利刚把北庭学研究比作一把“钥匙”,它既能打开新疆历史文化的宝库,又能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他举例,位于北庭故城西边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中,汉文、回鹘文的题记,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文化发展、多宗教共存之地,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像题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北庭故城遗址不仅是展示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荟萃的重要窗口,更是千百年来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史见证,这更能说明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吴利刚说。
在从事北庭学研究的时间里,吴利刚主要承担着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出土文物的价值释读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如何让北庭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历史价值,成为吴利刚思考的问题。
“让历史‘活’在当下,就应该让北庭故城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吴利刚说,也是从那时起,自己开始探索做一名真正的北庭历史文化传播者。
“什么是北庭?”
“北庭有什么?”
……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吴利刚经常带着他主笔的《何以北庭》系列课程,走进学校、机关、企业等地,以历史版图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介绍北庭的历史发展沿革,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分享现阶段北庭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情况,覆盖受众已超5000人次。
“讲述北庭历史文化,让更多人走进北庭、了解北庭,这是我的职责与使命。”吴利刚表示,将继续坚守文博工作者的时代担当,让北庭故城沉寂的文物成为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生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