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在百年古榆倒下又挺立的10小时里
古榆树的扶正工作无法由机械完成,只能依靠人力拉绳、推顶的方式进行。吐峪沟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
4月18日晚,一场十级大风侵袭了鄯善县吐峪沟景区。看到大风蓝色预警时,景区的工作人员有些担心。景区内有20余棵百年古树,其中3棵树龄超500年。“能不能抗住大风?尤其是那棵古榆树。”吐峪沟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杰担心的那棵古榆,树龄超百年,树干却比同龄树木细不少。“它比较特别,树体一半枯死,另一半却繁茂,这些年,它一直以这种独特的生命姿态挺立着。”
大风将至前,工作人员提前对古树状态进行检查,对部分树冠较大、树枝杂乱的树木进行了修剪,同时每隔两小时巡逻一次。
当晚,强风如约而至。负责巡逻的马合木提·亚库甫听着风声呼啸,心也揪着。“树干壮的不用太担心,但有些树根浅,健康状态不好,就害怕它们有问题。”马合木提说,顶着风出去查看树木状态时,每看到一棵树无恙,提着的心就放下一些。
19日凌晨3时,马合木提又一次巡查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棵半面沧桑半面春的古榆横卧在地,部分根系裸露。
李杰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当时考虑要不要立即抢救古树,但天气情况太恶劣,考虑到人员安全,我们决定先查看古榆情况,初步制定抢救方案。”李杰说,幸运的是,被吹倒的榆树干与根基还有相连,仍有存活希望。
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古榆树被一点点扶正。吐峪沟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4月19日10时,吐峪沟景区的16名工作人员在倒下的古榆树前集合,准备对倒下的古榆树进行扶正。由于古村落道路条件有限,榆树的扶正工作无法由机械完成,只能依靠人力拉绳、推顶的方式进行。“一、二、拉”“一、二、拉”……跟着口号声,站在民居屋顶用绳子拉的人和围在古树边推顶的人同时发力。
“拉起来一点,我们就赶紧拿事先准备好的圆木支起来一点,因为古树已经有损伤,拉推的过程也要注意力度,害怕造成二次伤害。过程真不容易,但大家硬是靠着人力一点一点把古树扶起来了。”李杰介绍。
13时许,在众人欢呼声中,倒下的古榆树再次挺立起来。随后工作人员又采用支撑加固、根系覆土等措施,为重新站起来的古榆树增加保护。
“听说老榆树被吹倒了,心里难受,像自己的老朋友生病了一样,还好景区动作很快。”今年60岁的吐峪沟村村民阿不来·尼亚孜得知消息时,景区工作人员已经完成了古榆树的扶正工作。在阿不来的记忆中,这些榆树是村落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凭借耐旱抗风的特性,在干旱的吐峪沟顽强生长,也成为当地极为珍贵的自然馈赠。
“榆树不仅是守护家园、遮风挡沙的卫士,在艰苦岁月里,它的嫩叶和榆钱还充当过救命粮,帮人们度过饥荒。”阿不来说,“这些树都是看着我们一代代人长大的,它们也见证了我们的生活和村子的变化。”
吐峪沟景区生态资源丰富,除古榆外,还生长着桑树、杨树、杏树等多种树木,其中树龄超百年的古树达20余棵。近些年,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景区对每一棵古树进行挂牌登记,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养护与灌溉管理,运用科学手段增强古树生命力。
古榆树重新挺立起来,李杰还是不放心。站在古榆树前,他给鄯善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赵刚拨去视频电话。
“你看这树,状态咋样?我们的处理没问题吧?这段时间还得注意啥?”
“你们处理得很及时,采取的措施也很正确。但在加固方面,还要再完善,最好用钢管加固。这古树本身只有小半是活的,现在根系也受了损伤,所以后期浇水的时候,最好能再给一些营养液的支持,给些生根粉,让它的根系生得再深些……”
“好。浇水呢?多久浇一次?”
“差不多十来天。一定要预防病虫害,不能再让它受损伤了。”
“能活吗?”李杰追问。
“这些措施都到位,成活概率还是很大的。”
听到赵刚的回答,李杰舒展了紧皱的眉。“我这几天一直关注着它。其实抢救的时候也有人觉得树都这样了,不一定能活,但我们还是想试试,对于这些古树,我们和村民一样有感情。每棵古树,都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生态意义,保护好景区的每棵树,也是对村民情感寄托和百年文化传承的守护。”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