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丨话剧《昆仑之子》上演 讴歌兵团精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王新红报道)4月16日晚,第三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话剧《昆仑之子》在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上演。
话剧《昆仑之子》在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该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以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为原型,讲述了基层连长李小山帮助昆仑山深处的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讴歌了当代兵团基层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戏剧的核心是故事。取名为《昆仑之子》的这部话剧,让观众在未观看前,就了解其中元素与昆仑有关。此剧的昆仑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采用了叙事的人格化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与山相互呼应,比喻主人公的精神像昆仑山那样让人敬仰。
话剧《昆仑之子》在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上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世上唯有真情最动人。该剧以情叙事,以情为线,将情感作为话剧的叙事线索,用“情感的开合”来形成戏剧冲突。当演到李小山在暴风雪途中救下牧民巴合提的女儿图玛罕,自己却滚下山崖时,一块巨大的白布将演员们覆盖起来,演员们在白布下用手顶出一片白雪皑皑的雪山造型。“这个场景意喻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愚公精神,也揭示出千千万万兵团儿女如昆仑般圣洁与崇高的精神。”饰演李小山的高月说。
观演期间,观众深深沉浸其中,不时为剧中人物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而落泪。“该剧很接地气,在小事中见崇高,不因拔得过高让观众感到那么遥远,又完成从生活原型向戏剧提炼的升华。”观众刘鑫说。
观众正聚精会神地观看话剧《昆仑之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去年5月20日,这部由新疆艺术学院出品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在乌鲁木齐首演,得到来自疆内外的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大家认为该题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成功塑造了兵团基层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感人、细节动人。
该剧的演出单位新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多次在高校戏剧教育联盟展演、中国校园戏剧节、剧本征集大赛上获得佳绩,该院师生参演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获得社会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