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门启新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投入试运行
今天(4月17日)0时起,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将正式投入试运行,所有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班将全面转至北航站区运营,T1、T2、T3航站楼因改造维护升级原因暂停使用。这座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使命的国际航空枢纽,历经六年匠心雕琢,以50万平方米航站楼、3条4F级跑道、177个机位的全新姿态,向世界敞开“丝路国门”的金色通道。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核心区重点工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自2019年破土动工以来,便肩负着“提升国际枢纽能级、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重任。今日投运的北航站区,航站楼面积相当于原T1-T3航站楼总和的3倍,飞行区等级跃升至4F级(最高等级),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的需求,较原有机场保障能力增长两倍以上。
回溯乌鲁木齐机场的发展历程,其蜕变之路与新疆对外开放的步伐同频共振。
图为:乌鲁木齐最早的候机楼,仅200余平方米,当时T1还未建成,乘客在这里候机(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图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乌鲁木齐机场运输服务人员为T1候机楼旅客提供服务(南航新疆分公司提供)
图为:1974年,新疆民航地面服务人员在新候机楼前合影(岳占山本人提供)
图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3航站楼(资料图片)
据资料记载,在第一次扩建前,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极其简陋,飞机在土跑道上起降,跑道没有助航灯光。通过扩建,建成一条长3200米、宽50米的混凝土跑道,一条长3140米、宽18米的混凝土滑行道。与此同时,占地1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应运而生。跑道及候机楼主要工程于1974年1月竣工交付使用,全部扩建工程历时12年,于1983年结束。
1992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0万人次,远不能适应新疆航空运输市场迅猛发展的需求。机场又迎来第二次改扩建,规模按年旅客吞吐量405万人次建设,整个工程分两期实施。
1994年至1998年进行了一期改扩建,1998年至2001年进行了二期改扩建工程,其中T2航站楼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
2006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达513.6万人次,基础设施保障指标趋于饱和,亟待改扩建。
2007年4月18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占地10.6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开建,货运机位也陆续建成。此次改扩建工程,计划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6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5万吨的运营需求。
2010年3月27日,T3航站楼全面启用,融入了众多现代元素和人性化措施,设置了60个环形岛式值机柜台。航站楼内各类硬件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多种需求,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港。
每次改扩建,都让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能级有很大跃升。特别是第三次改扩建完成的第二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到2016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近年来,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中心,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干支结合、客货并举、连接欧亚的航线网络加速形成。
越织越密的空中航线,让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又一次提上日程。2019年10月开工建设的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重点工程。
如今,未来已来!
17日5时20分
北航站区迎来首批旅客
8时12分
北航站区首趟航班
CZ6901乌鲁木齐-北京大兴起飞
从土跑道到三跑道枢纽,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每一次跨越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都见证着新疆的开放与发展。北航站区的启航,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容,更是新疆走向世界的“加速度”。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丝路国门”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综合中国民航网、天山网、新疆网、乌鲁木齐晚报、新疆机场集团等
一审:余飞
二审:丁茜
三审:肖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