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10亿+!新疆网文作家跨界挖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当滋滋冒油的烤包子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千年风沙相遇,当烤全羊的篝火照亮独库公路蜿蜒的脊梁……这些富含新疆人文地理特色的元素,在网络作家银珉(笔名“玉松鼠”)的笔下,与悬疑诡谲的古墓题材巧妙融合。正是这种创新性的题材嫁接,使其作品长期占据平台热搜榜。他所创作的网文累计点击量高达10亿次,让新疆以充满文学想象的方式走向读者。
“走上网络文学创作这条路,完全是个美丽的意外。”银珉说。这位出生于克拉玛依的作家,从小在石油工业区长大,却意外生出一颗文艺心。
和大多数从事石油行业的朋友不同,银珉在大学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同时选读心理学。2005年毕业后,他先后在酒店和石油工厂工作,过着标准的“打工人”生活。但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闲暇时光里——在猫扑网潜水看帖的日子里,他偶然卷入一场关于“曹操墓”的全民讨论。
“那时,网友们的讨论热情彻底点燃了我。”银珉说,“我发现大家对身边的历史有着惊人的好奇心。”这让他萌生一个想法:既然看帖讨论不过瘾,为什么不自己写?
2010年,银珉在猫扑论坛敲下《盗墓往事》的第一行字时,没人预料到这部糅合探险、考古与悬疑的小说会成为现象级作品。故事以新疆为背景,带着粗粝的西北风沙气息,迅速席卷网络。小说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书中展现主角对盗墓行为的反思,警示人们不要为贪婪而走上不归路,也是对法治与良知的叩问。
《盗墓往事》一经连载,便连续13个月霸榜猫扑小说榜首,斩获7亿点击量,实体出版后更是跻身懒人听书畅销榜前三。但比数据更惊人的,是银珉近乎偏执的创作方式,“如果我不相信,读者更不会相信。”
为了赋予作品极致的真实感,银珉不惜做出诸多超乎常人想象的举动。为精准还原盗洞中的窒息感,他在客厅用纸箱搭出一条逼仄的通道,匍匐爬行3小时,直到肌肉记忆刻下每一寸触感。为捕捉地底缺氧的眩晕感,他裹着衣服冲进桑拿房,在蒸腾的热气中记录濒临窒息时的生理反应,出来后,衣服能拧出半斤水。他将生理体验转化为叙事,将自己全身心融入主角角色,从而打动观众。
从《盗墓往事》的一夜爆红开始,银珉的创作之路便如野火燎原,一发不可收。他的作品多以新疆为背景,十余年间,陆续创作出《疯语者》《盗墓之南洋惊潮》《裸眼》等近20部长篇小说。累计发表作品超2100万字,阅读量全网点击突破10亿次,作品影视改编权纷纷售出,且屡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
银珉还将创作视角延伸至儿童文学领域。谈及缘由,他满含温情地说:“儿童文学作品既是为女儿而写,也是送给所有孩子的礼物。”在他的新书《河畔精灵》中,将背景设定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讲述一个围绕孩子、动物与大自然的故事。在银珉的笔下,新疆独特的人文风光得以鲜活呈现,带领小读者走进一片充满生机与奇幻的天地。
去年,“玉松鼠网络文学工作室”落地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这让银珉的创作更为便捷。他还常参与网络文学进校园活动,与年轻人面对面交流,还尝试做微短剧编剧,参与《爱如天山不化雪》《我的男友来自一千年以后》等多部微短剧的制作。“近年来,微短剧越来越火,网络文学创作积累的叙事经验和节奏把控能力,为转型编剧打下了坚实基础。”银珉坦言,微短剧虽然单集时长有限,但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就需要更精准的叙事技巧。
“未来,我还会尝试更多题材创作,深挖新疆这座文学富矿。”银珉的眼中闪烁着创作人的热忱。他计划将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和壮美风光融入不同类型的作品中,用文字构建一个全面、立体、多元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