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拉条子卖到网上 这碗面缘何香“出圈”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侯倩
近期,新疆奇台县一家企业手工拉面走俏全国、年销售额超800万元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关注。奇台滚辣皮子黄面、拉条子、火鸡面……网络日销近千单。这碗面缘何香“出圈”?
说起奇台的拉条子,吸溜一口到嘴里,没人能停下来。新鲜的时令蔬菜、切片的羊肉,搭配皮牙子、青红辣椒等,大火爆炒收汁,肉片色泽鲜亮、浓汁透明,与筋道爽滑的拉条子拌在一起,那滋味香迷糊了。
工人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业产业园有机手工拉面车间制作挂面。(资料图)何龙 摄
现在网络上销售的奇台拉条子面,多为采用几十道工序生产的手工挂面,虽然很多工序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优化,但基本保留了当地制作手工挂面的传统工艺精髓。
据了解,奇台县有不少企业通过网店平台、直播等方式,将挂面买到网上。目前,该县拥有西域红、丰驿食品等10家挂面生产企业(合作社),年生产挂面1672吨。通过种新品、深加工、创品牌、拓销路等举措,该县实现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越来越多带有“疆”字号深加工的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走向全国市场。
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沃土”的滋养。
天山北麓的万亩麦田
在中国西北的干旱地区,大多降水稀少、土壤贫瘠,天山北麓却有一片规模不小的“绿洲粮仓”,这里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
数千年前,原产于西亚的小麦沿着丝绸之路在此落地生根。此后,随着汉王朝屯田开始,农耕文化走入了这片土地。自汉朝以来的先民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创造出万亩旱田,让奇台成为了新疆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当地人通过巧妙利用自然环境,探索出了一套完全依靠自然的农业耕作模式。这些山坡地带的小麦地,自播种之后,不需要专门打理,作物生长全靠天然降水,因此形成了“靠天收”的特殊农业类型——雨养农业。以高山麦田驰名的江布拉克,就是雨养农业区内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区域,面积多达两万亩。
每年8月,江布拉克景区的万亩麦田陆续成熟,迎来“金色麦浪季”。(资料图)何龙 摄
降水从哪儿来?奇台县处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当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暖湿气流来到奇台境内,由于受到天山的阻拦,在由低处向高处爬升的过程中,气流由暖变冷,在山区形成丰富的降雨,为天山山顶生长的云杉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而云杉庞大的根系牢牢地将雨水存储起来,为坡地种植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
千百年来,当地人根据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在高山地带发展畜牧业,在丘陵山坡地带发展天山北麓典型的雨养农业,在平原过渡地带利用雪山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游牧业与旱作农业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
四季轮回,岁月更迭,春种秋收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人们在保护和传承这片旱作农业系统的同时,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改进,让万亩麦田的美景得以延续至今。
奇台面粉“出圈”靠什么?
依托于万亩麦田,奇台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一整条产业链。奇台县是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是全国优质小麦之乡,其种植小麦历史悠久。从田间到餐桌,奇台人对于面食的喜爱融到了骨子里,面粉在他们的手中变换成各种美食,拉条子、羊肉焖饼子、黄面烤肉……
“奇台面粉”产品。(资料图)
“奇台面粉”白而细腻,因劲道、延伸度高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而闻名。近年来,奇台县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产品为核心的农业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新粮华麦、天山面粉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奇台面粉”粮食品牌,全面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11年“奇台面粉”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4年底,奇台县“奇台面粉”粮食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奇台县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小麦种植面积63.6万亩,小麦总产量约30.9万吨,拥有面粉加工企业8家,累计日加工产能3177吨,2024年8家面粉企业工业总产值17.9亿元,加工小麦面粉51.09万吨。奇台面粉产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奇台县推进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联合育种,这是选育的优良小麦品种。(资料图)奇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说到奇台面粉,就不得不提半截沟镇腰站子村面粉,其口感弹牙、麦香十足。“腰站子”牌产品主要包括有机面粉、手工拉面、食用油、小杂粮四大类40多种产品,并获得了中国、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凭借其过硬品质收获大量消费者认可,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
这得益于优质品种——新春26号。奇台县推进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联合育种,成功选育出2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小麦品种,新春26号就是其中之一,该县小麦品种实现完全自给,每年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奇台县小麦丰收,村民展示收获的小麦。(资料图)奇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崛起的“西部粮仓”
奇台面粉火“出圈”的背后,是新疆这座迅速崛起的“西部粮仓”。天山网-新疆日报发布的消息显示,2024年,新疆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为100%,位居全国第一。一等小麦占比达96%,高于全国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
2015年起,新疆粮食产量不断上涨,年年都在增产。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突破2000万吨大关,成为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位居全国第十三位,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0公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2.9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8.6%,增量居全国第一。
2024年7月15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资料图)何龙 摄
高产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加持。新疆通过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干播湿出等先进技术以及智慧农业等先进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2024年,新疆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34万亩,已累计建成598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8%。田间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面积72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以上,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2025年新疆力争粮食产量再增加10亿斤。”2025年1月召开的新疆两会上,新疆农业部门再次提出粮食生产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