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塔“牵手”背后的投资引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4月10日,塔城地区在深圳签下3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433.46亿元。这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山海对话” 不禁引发思考:远在西北边陲的塔城地区,既没有沿海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大都市的便利,究竟靠什么打动深圳企业?
4月10日,以“粤塔携手启新程 共享丝路新机遇”为主题的新疆塔城地区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市启幕。李霞 摄
翻开塔城的资源账本,“家底”足够厚实。
作为传统农牧业大区,塔城耕地、草场面积分别占全疆1/10和1/7,年出栏牛羊超500万头(只),是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油缸”。在新能源领域,这里坐拥新疆两大著名风区,风力发电机年有效发电2842小时,居全疆首位,光伏年有效光照时间1464小时,位列全疆第三,对用电大户企业而言极具吸引力。
“我们选择在乌苏建算力产业园,正是看中当地风电资源能满足高耗电需求。”深圳中科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晓军直言。
除了“天上的风光”,塔城还有“地下的宝”。目前,塔城已探明10大类73个矿种,其中38个矿种资源储量可观。钼、铬资源量居全疆首位,铜、铍位列第二,金排第三,煤炭排第五。
“面对这样的优势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很难不心动。”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彭文斌说。
塔城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通往中亚的“大门”——巴克图口岸,这个有着260多年历史的口岸,如今已成为企业眼中的“黄金通道”。
广州航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才回忆起2019年初到塔城时的情景:“第一次到塔城时,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让我关注并心动的,是当地外贸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巴克图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拥有诸多政策优势。它是农产品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能提高农产品进出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是进口小麦、粮食、肉类与活畜进口的指定口岸,在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进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是商务部指定的第一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13个试点县市之一 ,为当地发展边境贸易、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企业业务拓展需求,我们对新疆的几个口岸都进行了深入考察。考察中,巴克图口岸完善的口岸设施、便捷的通关流程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都让我们坚信这是正确选择。事实证明了当初的判断,如今巴克图口岸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周才说,为把握发展机遇,抢占开放红利,今年2月,公司在塔城成立了子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
企业投资不仅关注资源,还要考量政策因素。塔城给出的“优惠包”里,藏着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2020年12月,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设立,使塔城成为政策高地,享受“三重政策叠加”优惠 ,涵盖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用地保障及边民互市贸易免税政策等。在税收方面,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企业可叠加享受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征收政策 ,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资源与政策的双重引力,催生出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中南电建工程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至20亿元在乌苏建智能装备生产园区,为本地农机企业配套高压低压汽车管线、无人驾驶等生产线。“项目预计10月底投产,可提供1200个岗位,年利税达8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牛俊峰说。
4月11日,在深圳已经工作一年半的塔城行署驻深圳招商联络处副处长王怀臣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深圳企业愿意去塔城,不只是“单向输血”,更是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
从地图上看,塔城到深圳的直线距离超过4000公里,但企业的选择很实际,433.46亿元的投资,不只是看中当下的“成本优势”,更是押注“一带一路”上的未来机遇。
“正如塔城地委书记支现伟在推介会上所介绍的,塔城有机遇、有资源、有政策、有服务,还有通往中亚的通道。相信今天在塔城播下的种子,明天能长成连接亚欧市场的参天大树。”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思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