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乌鲁木齐办事啥体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每天都会听到‘谢谢’,也收到过锦旗和感谢信。”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胡晓雯曾疑惑外国人怎么会有锦旗这个概念?和外国人打交道多了以后,她有了答案:他们是选择入乡随俗的方式表达心意。
31岁的胡晓雯从警以来一直在出入境管理支队窗口工作,去年10月,新疆乌鲁木齐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成立后,她来到了这里。
新疆乌鲁木齐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是全疆首个综合式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人员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涵盖17个业务办理事项和16个涉外服务事项,提高了来华外籍人员工作、生活便利化水平。
3月27日上午,乌兹别克斯坦博士研究生Umaraliev Jakhongir来服务中心办理居留许可延期业务。他于2023年2月来乌鲁木齐留学,每年都要办理这项业务。受益于去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的外国人申办居留证件免于留存护照措施,在业务办理期间,他仍然可以持有并使用护照。
“我有时会到疆外一些城市做实验,还会回国,护照免留存措施让我安排行程更灵活了。”Umaraliev Jakhongir向胡晓雯竖起了大拇指。
“你好吗,我的老朋友。”“很高兴又见面了,今天办什么事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外国专家奥萨马·穆罕默德出现在窗口前,和胡晓雯熟稔对话。
奥萨马·穆罕默德是埃及阿里什大学副教授,2014年来新疆从事植物内生菌资源挖掘与功能应用研究。他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自治区人民政府外国专家“天山奖”获得者,去年还拿到了全疆首张“五星卡”(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不用办理居留许可延期了。
这回,奥萨马·穆罕默德要办理境外驾照转换业务,此前他以为流程很多,一直没有办,上次听胡晓雯说这项业务办理不复杂,于是抽空来办理。
“可以和您聊聊天吗?”记者在一旁问。“当然,我很开心。”奥萨马·穆罕默德很健谈,他说自己是“老司机”,“我想开车去南山转转,主要是探访那些餐厅。”
“在乌鲁木齐办事生活都方便,在抖音上看到二道桥有好吃的,我就坐地铁去,很快就品尝到了。”奥萨马·穆罕默德很喜欢这座城市各民族和睦融洽的模样,他结交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经常小聚,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回伊犁老家,还把他带回了家。
今年初,奥萨马·穆罕默德参加了在服务中心举行的2025年外国专家迎新年座谈交流会。“那天有人向我们详细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外国专家工作许可、签证、居留许可、子女就学等便利政策和科研项目等信息,我们这些‘老外’都很感兴趣。”他说。
“奥萨马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金山’。”胡晓雯告诉记者。“是的是的,刚才忘记告诉你,金字塔的‘金’,天山的‘山’。”奥萨马·穆罕默德帮胡晓雯补充关于自己的介绍。
服务中心里的外币自助兑换机吸引了记者。“这是留学生的最爱。”胡晓雯说,它有多语种翻译功能,刷护照后能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支持十几种外币兑换。
年轻的留学生常常给胡晓雯留下深刻印象。3月25日,巴基斯坦留学生BUKHARI SYED一大早来办理业务,支付时请求使用胡晓雯的手机热点。
“热点密码是‘Are you happy today(你今天开心吗)’。”胡晓雯笑眯眯地说。年轻人乘车从水磨沟区冒雪穿越高峰期的拥堵路段前来,春雪湿度大,虽然没走几步路但衣服头发早已湿漉漉。他输完密码挠挠头做了个鬼脸,认真回答:“No!”
“后面几天他又来了,见面就问我‘Are you happy today’,然后说,今天我很开心。”胡晓雯被逗乐了。
去年中秋节前夕,一群留学生来窗口办业务,胡晓雯耐心接待,高效完成。大家离开后,胡晓雯发现台子上多了一张手写卡片,上面写着“祝你中秋节快乐”。
胡晓雯还收到过小礼物。一名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办业务,满意离开后第二天专门又来了一趟,送她一枚冰箱贴。“这是撒马尔罕,很漂亮,我很喜欢。”胡晓雯从冰箱贴图案上认出这座城市。“你知道撒马尔罕?我太高兴了。”年轻人笑容灿烂。
胡晓雯英语流利,她身边还有精通俄语的同事,即使这样,他们有时也会遇“囧”。
之前,一名年龄较大的外籍人士从乌鲁木齐转机去北京,到达乌鲁木齐后发现护照丢了,急需开具护照报失证明。他不会英语,说的是当地土语,胡晓雯和同事们一句也听不懂。
“我们开启‘我来比划你来猜’模式,很快对方就理解了填表、拍照等程序,顺利开了证明。”胡晓雯说,当时双方“志得意满”的表情简直“神同步”。
自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为1700余人次外籍人员办理证件业务。“这里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数据不只是业务量的累加,更是一场场传递温情友善的交流。”胡晓雯说。
■记者感言
开放的边疆暖暖的
在新疆乌鲁木齐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业务窗口,每天都在上演着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温暖对话。外国人在这里的办事体验,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开放的新疆暖暖的。
语言或许有障碍,但热情与真诚却能跨越鸿沟。服务的温度,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也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中。工作人员用热情、专业和耐心,为外籍人员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办事环境。
当政务服务超越事务性接触,建立起情感连接时,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外籍人员与工作人员的热情互动,表达着他们对中国服务的认可,构建起超越国界的情感共同体。
开放的边疆成为文明互鉴的新起点,在国际化进程中,乌鲁木齐这座城市以有温度的政务服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