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丨含“疆”量折射奋发的新疆
岳燕云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在写满奋斗的“成绩单”上,不乏新疆贡献。
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就“绿围脖”,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出力添彩;粮食单产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加油助力;世界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天山胜利隧道贯通,为“大国工程”画出不凡一笔……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含“疆”量,不仅折射出一个活力向上的新疆,也让我们从中窥见了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地处祖国西北角的新疆,与全国同频共振,在天山南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疆奇迹”,极其难能可贵。
科技创新是根本。当前,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新疆而言,无论是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胜利完钻、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还是机采长绒棉生产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告别“加工就变差”时代,抑或玉米种业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份额,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以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为突破口,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绿色发展是前提。含“绿”量虽不等于含“疆”量,但含“疆”量的前提必须是含“绿”量。掂量每一分含“疆”量,无论是创造世界防沙治沙绿色奇迹,还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绿色分量都沉甸甸的。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不断提升含“疆”量,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
落点在民是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的宏观考量,也离不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微观聚焦。过去一年,全疆7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南疆五地州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10.3万人……新疆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含“疆”量的成色才更足。
搞清楚含“疆”量到底是什么,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必将谱写更加精彩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