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丨艾德莱斯上的早春信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当春风掠过昆仑山雪线,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蜿蜒而下,在和田河畔的桑树林间驻足。在艾德莱斯绸的故乡,春天不仅是万物的苏醒,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丝绸叙事——经纬交织间,新疆大地的历史、信仰与美学,化作斑斓春色在绸缎上流淌。
集市上的艾德莱斯。 资料图
“艾德莱斯”在维吾尔语中意味着“飘逸、抽象”,被称为是“布谷鸟的翅膀花”,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2008年,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和田乃至新疆的一张亮丽名片。
和田市吉亚乡素有“艾德莱斯绸之乡”的美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编织艾德莱斯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艾德莱斯绸不仅是一门精湛的手工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大部分染料以纯天然植物染料为主,像核桃皮、石榴花、藏红花、沙枣皮等,每次染出的颜色都独一无二。”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布威佐日罕·麦提如则介绍,艾德莱斯的染色工艺多用天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健康,还能确保染色后的丝绸长时间保持鲜艳,不易褪色。
喀什古城里上演艾德莱斯时装秀。阿布来提·玉素甫摄
艾德莱斯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料,通过缫丝、络丝、并丝,再以手工扎经、织造、漂炼、图案设计、染色等复杂工艺为基础,形成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的美丽图案,其色彩和表现形式非常多样,注重对称和有规律的排布,强调变化和统一结合,富有节奏和韵律,可以说每一寸都蕴含着织匠的巧思和美好心愿。
无论缫丝工艺、织造方式还是裁剪方式,艾德莱斯与苏杭地区的丝绸都是“一母同胞”,时值今天,艾德莱斯的织造工艺,仍然是苏杭早年间传统的工艺流程,甚至连纺车、缫丝锅和织布机都极为相似,两者之间保持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我是家里第五代艾德莱斯绸手工艺传人。如今,艾德莱斯绸图案越来越丰富,不同图案寓意各有不同,彩虹图案代表对生活的热爱,热瓦普图案象征热情的歌舞,我们把生活的丰富多彩织进绸缎里。”艾德莱斯村村民布威阿米乃·努尔麦麦提说。
像光谱一样,红、蓝、白、黄、黑是艾德莱斯绸的主要基色,艾德莱斯的智慧,是把天地万物都变成会呼吸的纹路。展开一匹新织的艾德莱斯绸,仿佛打开了大地的调色盘。帕米尔高原的初雪白、和田玉龙喀什河的浅葱青、塔克拉玛干落日熔金般的橙红……那虚实相间、如光影般流动的色晕效果,让丝绸成为凝固的四季。
每个寒冬的终点都是春天,当艾德莱斯绸闪现新疆,就是向人们发出最盛情的春天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