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耀天山·获奖者心语|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用文学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这次获奖是对我写作专业的认可,同时也是鞭策。我将不负众望,继续用文字书写新疆故事。”12月20日晚,首届天山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长篇小说《白水台》获奖。
叶尔克西参加新疆首届天山文学奖颁奖典礼。记者贾春霞摄
叶尔克西出生于新疆北塔山牧场,20多岁开始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和文学翻译、民歌翻译以及电影剧本、电视连续剧剧本创作。她曾在南疆参加驻村工作,深入接触了当地牧民的生活,了解到他们在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过程中的变化与需求,这些经历为她创作《白水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现实基础。
《白水台》从起笔到落笔完成用了四五年时间,叶尔克西回忆,这部作品她从2015年就开始构思,为收集小说创作素材,2019年起,她走访很多牧区人家,最远走到护边员家里。在定居点,她感受着定居下来的牧民在努力适应、寻觅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部小说采用全聚焦的结构模式展开叙事,以包户干部孟紫薇走进牧民生活、解决叶森一家的矛盾纠纷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心系草原的老牧民尤莱·叶森,恪尽职守的畜牧兽医威成·叶森以及擅于变通的新农民叶瑞克等人物,书写了当代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新村、脱贫攻坚的时代景象。
叶尔克西和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白水台》合影。本人供图
面向现实书写,通过文学讲好新时代的新疆故事,尽己所能为时代书写,一直是叶尔克西的自觉选择。在这部小说中,作家着眼于哈萨克族人家平凡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笔触记录时代变革下牧民、农民的生活变化,描绘未来乡村的发展图景,文字背后是作家对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多种问题的思考。
“这是一曲悠扬的牧歌,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奔马与羊群、梦想与坚守,都跃然纸上。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古老的家族记忆、熟悉的游牧生活、浓烈的亲情友情,都闪现着崭新的色彩。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写意而精确地将宏大视野与微观细描相结合,呈现了新时代新疆农牧区的现代化风貌。”这是首届天山文学奖给这部小说的授奖辞。
这部作品能从185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作家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度挖掘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也有不少探索和创新。“在写作时,我把尤莱·叶森家族的家族史、游牧史、军民联合守边的佳话等,依次让孟紫薇、卡米拉、叶瑞克、威成·叶森等从各自的视角加以讲述,每个人物有他自己的起承转合,使得相互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方位、近距离展示出新疆农牧区生活的多彩画卷。”叶尔克西说。
叶尔克西认为,新疆是一片十分适合用文学表达的热土。“多语种、多样的地理地貌、丰富的生产生活方式、多样的民间生活习俗等,给新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特性,也是新疆文学的优势。在新征程上,我将以新时代新疆社会生活为题材,对当下现实生活进行深度挖掘,写出更多接地气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