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制不断完善成果日益丰硕 气象合作激荡开放强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不久前,新疆科研人员基于近30年中亚天山地区冰川湖数据,发现该区域冰川湖数量和面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时冰川湖溃决洪水风险日益增加。
天山山脉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关注天山地区特别是天山西部地区气象变化及相关风险情况,对于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地区是我国西风带天气系统的上游地区,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紧密合作,研究中亚地区的气候状况,对于中国新疆乃至整个中国的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姚俊强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新疆气象部门与中亚国家气象部门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深化项目合作、共同应对风险等方式持续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气象领域的开放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搭建交流合作机制平台
“论坛为各方搭建交流平台,也为深化区域气象合作打下基础。通过论坛,我深入了解数值天气预报等气象预报技术最新进展。”这是今年6月,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局气象司司长阿尔玛斯·沙布丹诺夫出席第一届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时的感受。
第一届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开幕现场。玉素甫·吐尔公摄
事实上,现场大多与会者和阿尔玛斯有着相同的感受。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塔吉克斯坦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水文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帕尔维娜·赛义杰莫洛娃说,希望学习中国临近预报、季节性预报等方面技术,同时期待能与中国气象部门深化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合作。
与会者们更加期待,借助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的平台,进一步深化双边和多边在气象领域的交流合作。
“我们正处于一个更暖的世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在不断增加,中国尤其是新疆和中亚国家共同面临暴雨、超强寒潮、高温及其引发的融雪型洪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疆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刚说。
“借助研讨会等形式,畅通合作交流机制,让交流合作更加务实。”姚俊强说,我们与中亚各国气象、水文部门主要负责人加强沟通交流,为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气候行动,开展更深入合作提供了可能。
第一届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的前身是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自2015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这期间,来自14个国家的500多位学者、官员先后参加会议,围绕“一带一路”气象防灾减灾与气候变化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联合科研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双边和多边的气象交流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为携手开展区域国际合作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气象部门正在组织国内和中亚各国的科学家,联合编写中亚区域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姚俊强说,新疆气象部门还在开展中亚棉花主产国棉花产量预报方法研究,建立全球主要产棉国近30年棉花产量的数据库,并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专家建立了交流联络机制。
推动合作项目取得实效
在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阿尔泰山山麓,长寿的西伯利亚松科植物屹立于此。
不要小瞧这些植物,它们的树轮宽度对生长季初期温度敏感,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变化的响应较为稳定,多年来记录下了丰富的关于气候变迁的大自然故事。
“不同生存环境下树木的年轮可以反映树木所在区域径流、积雪、植被等要素的历史时期变化情况。”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树木年轮气候研究室主任喻树龙说,研究中亚树木年轮可以获取区域过去百年至千年气候演变数据,有助于丰富中亚气候变化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树木年轮气候研究实验室里的树木年轮样本。图/新疆气象局提供
目前,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树木年轮气候研究团队共完成近400个样点的树木年轮样本采集,建立3条近千年树轮年表,重建30条以上的气候水文历史序列。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的冰川融化快、融雪提前,气象灾害频发。但是,当地缺乏冰川和积雪监测数据,对区域的灾害预警能力偏弱。
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树木年轮记录的中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变化影响研究”,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树轮重建哈萨克斯坦境内Tuyuksu冰川物质平衡(即冰川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的长期变化。
喻树龙说,研究发现Tuyuksu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受区域气温和降水协同控制,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如果天山的降水量继续减少,冰川退缩将加速,这项研究为中亚以及中国新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2015年以来,新疆气象局与中亚各国及巴基斯坦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申报项目,获批各类各级别项目19项;发表关于中亚地区气象相关论文45篇,联合发表国际论文25篇。
依托“中巴经济走廊气象监测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疆气象局与巴基斯坦合作建立中巴经济走廊气象监测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开展走廊沿线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联合研究。同时,实时发布走廊8个关键城市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服务于边防检查、交通运输和瓜达尔港建设,促进了我国先进气象监测和数值预报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
开展中亚极端气候事件预测研究,建立了中亚极端降水年际、年代际气候预测指标,研发了中亚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产品,揭示了多尺度外强迫对极端降水影响;
与塔吉克斯坦国家水文气象局、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等近10个中亚、南亚相关单位、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互访和学术交流……
一项项务实成果搭建起了中国—中亚气象合作的坚实桥梁,彰显共同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水危机等挑战,科学支撑区域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共同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麦兹巴赫冰川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水流量最大的源流)支流昆马力克河的上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麦兹巴赫冰川湖频繁发生溃决洪水。
“2021年7月9日,麦兹巴赫冰川湖出现溃决。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准确,研判和预测及时,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部署溃坝防洪工作,溃坝没有造成灾害和人员伤亡。”在第一届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崔彩霞介绍了新疆气象局基于风云卫星的冰川堰塞湖和融雪型洪水监测案例,这让现场的阿塔贾诺夫·穆罕默德惊叹不已。
阿塔贾诺夫·穆罕默德是土库曼斯坦环境保护部水文气象局方法与控制处副处长。他说,土库曼斯坦面临的气候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希望加强区域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数据信息共享,在卫星遥感监测与数据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重发趋势。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1970年至2021年间,超过90%的因灾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及时的预警是有效应对气象灾害的关键。对此,联合国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其目标是到2027年希望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早期预警保护,以免受到极端天气和灾害的影响,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第一届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通过了新一轮《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倡议》,明确推动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建立区域重大气象灾害联防会商机制、搭建面向次区域的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平台、建立双边和多方捐赠资金机制等国际合作机制和举措。
张永刚表示,围绕新一轮《乌鲁木齐倡议》,新疆气象局将在气象观测、卫星遥感应用、数值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和与会各国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交流,为提升区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