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新疆十余载 是什么让西部计划志愿者决心留疆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选择在新疆扎根
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
开出人生最绚丽的花朵
孙飞飞,200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职于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四中学。
孙飞飞(右一)在给同学们讲解手工制作。
2006年,孙飞飞坐上了从陕西开往新疆的列车,她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开启了边疆支教之旅。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孙飞飞的第一个服务单位是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二中学。回忆起在那里的第一堂课,她坦言自己比学生们还紧张。不久,孙飞飞发现同学们很难跟上自己的全英文上课方式,她开始从最基础的内容教起——字母发音、单词拼写、语法结构……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她时常在课后为大家进行一对一辅导,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为止。
在学生们看来,这位温柔娇小的孙老师教学很严厉,课后却和蔼可亲。课后辅导的时候怕学生饿肚子,她就自己花钱买来馕饼分给大家吃。一年后,孙飞飞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进步,甚至有学生获得了自治区级英语竞赛一等奖。
2007年,一年服务期满的孙飞飞面临着是否留疆的抉择。父母也希望她能回到家乡,但孙飞飞却有着很多不舍,正在纠结的时候,她收到了学生们写的一封信。信中记录着学生们与她的点滴日常:“孙老师刚来的时候烫着卷发,好漂亮、好时髦;孙老师给我们带了火龙果,那是我第一次吃,真好吃;孙老师,你回老家还继续教书吗?如果是,不如就还在这里吧……”结尾处,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迹,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捧读着这样一封信,孙飞飞泪流满面,心里有个声音坚定地告诉她:留下来,这里的孩子更需要你。
这一留,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孙飞飞通过招考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她辗转岳普湖县多所学校继续着教育工作,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有时会到宿舍里给学生盖被子,有时会给遇到困难的学生写信说说“悄悄话”,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孙妈妈”。
谈起留疆初心,孙飞飞说:“我的心愿,就是让这里的孩子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让深爱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马晶晶,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职于新疆博州应急管理局。
初来新疆时的马晶晶(右二)。
2009年的一天,学校礼堂里一张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引起了马晶晶的注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标语深深吸引了他。印象中新疆热情好客,瓜果飘香、羊肉串、葡萄干……新疆的无限魅力让马晶晶递交了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申请。
按照组织分配,马晶晶来到了博州纪检委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他没有了初来乍到的胆怯,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到了单位这个大家庭。一年的服务时间结束后,马晶晶参加了当年的公务员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公务员。
回望留疆工作的15年,马晶晶感到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熟、意志的磨砺,让他更加坚信,选择西部、扎根新疆是正确的、光荣的。
马晶晶和他的家人们。
如今,马晶晶已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孕育两个“疆二代”,定居博州博乐市。面对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到自己的儿女身上,一直传承下去,也希望更多青年到新疆来,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这片热土上展示才华、追逐梦想,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绚丽的西部色彩。
张文华,201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职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纪委监委。
2012年的夏天,刚大学毕业的张文华从河南出发,坐上了西行的列车,就此开启奔赴新疆、志愿服务西部的逐梦之旅。
初来新疆时的张文华。
他先后在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团委、兵团第二师团委、兵直机关工委服务。每到一个单位,总有热情的同事给予他帮助,让他逐渐熟悉工作。当地团委、西部计划项目办和服务单位给予他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与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时常聚在一起,让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不知不觉中,他已将新疆视为第二故乡,服务单位成了自己的家,同事和志愿者朋友们也都成了亲人。
2013年6月,在兵直机关工委服务的他,见证了兵团为50对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新人组织的集体婚礼。他看着志愿者前辈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笑容、眼中闪烁着的幸福光芒,听着他们动人的事迹,留疆的决心生根发芽。
2014年7月,两年服务期满,面对服务单位的热情挽留,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张文华毅然决定留在新疆。于是,他参加了自治区公务员统一招录考试,于2015年1月考入阿瓦提县教育局,开启了他在新疆崭新的人生篇章。
张文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参加西部计划时,“我不后悔!”他的回答无比坚定。“如果没有西部计划,我可能没有机会感受祖国的辽阔、新疆的壮美、人民的热情、各民族的团结。如今的我在这里娶妻生子,家人也来到县里工作和生活,做到了‘一人留疆,全家来疆’。”
他们的故事只是众多留疆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种下希望的种子。他们的选择,是对青春的致敬,是对理想的坚守,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西部建设,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愿他们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综合自:中国共青团杂志、博州团委、阿瓦提团县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