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增绿就要有一股韧劲
黄红英
四十余载光阴,两代人接力。周海全一家坚持绿化荒山,不仅让荒山变成绿海,还探索出了多种林下经济模式。荒山披绿生金,百姓增收致富,这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久久为功建设美丽新疆的又一缩影。
植绿增绿就要有矢志不渝的韧劲。
1983年,玛纳斯的农民周海全和父亲开始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栽下树苗。1998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种树的“接力棒”后,他坚持植绿。40多年过去了,周海全终于实现了儿时愿望:家乡也变得山青草绿。荒山变绿山,青山成金山,不能靠神笔马良一笔绘就,而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
新疆今日植绿增绿的所有奇迹,无论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依靠的都是逼退沙漠、披绿荒山、造福子孙后代的一股子韧劲。
植绿增绿就要有科学治理的韧劲。
治沙防沙、植绿增绿,不能蛮干,要因地制宜、科学施治。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天人和谐的必然选择。从防沙治沙妙用“草方格”,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等到麦盖提县义务植树,给树苗罩上网罩,防止树苗冬天被野兔、野鸡等小动物啃食……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科学方法,提高了植绿增绿的质效,确保环境保护可持续进行。
只有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坚持科学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质量和稳定性,形成可复制、能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实践充分证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会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只要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始终保持一股子韧劲,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责任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