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虽小,梦想无边 “90后”刘梦竹在创业中萃取成长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
把独库公路的景色做成微景观蛋糕,用吐鲁番葡萄干发酵做欧包酵母,碾碎安集海辣皮子当“糖霜”撒在面包上……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开了7年烘焙店的刘梦竹,把新疆元素和面包、蛋糕融合起来,玩出了新花样。
开店以来,刘梦竹和小伙伴们研发创新了300多款欧包,和普通面包不同,欧包追求食材原本的味道,材料简单,少油、少糖、低热量,符合当代人的健康养生观念。“开烘焙店,把欧包带到新疆,是我的第三次创业,我是那种在大学里就坚定了不打工,要创业当老板的人。”她说。
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开了7年烘焙店的刘梦竹,把新疆元素和面包、蛋糕融合起来玩出了花样。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摄
今年35岁的刘梦竹,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父母希望她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却一心想创业。“在大学里,我看到一些从沿海地区来的同学家庭条件很好,但他们却开动脑筋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去赚钱、去创业,这让我大开眼界,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她说。
2012年大学毕业时,父母苦口婆心劝她考律师资格证、考公务员,她都拒绝了。父母本想吓唬一下她,停了她的生活费,告诉她:创业就要用自己的钱。没想到,她靠去老年大学教老人学手风琴维持生活,然后在西安一家文化公司推广部找到工作,一个月后,她就成了公司业绩冠军。“即使我只是员工,也会带着老板思维去看事,所以我上手快,业绩好。”她说。
毕业一年后,刘梦竹拿着攒下的2万元启动资金,回到乌鲁木齐,开了一家同类型的文化公司。凭借在西安的工作经验,半年时间,她组建起了10人团队,签下300多位模特。小有成绩后,她把父母请到公司,创业女孩第一次获得了父母的认可。
一年后,刘梦竹把公司转手卖给了同行。她发现了一个新商机,把在疆外开得很红火的怀旧零食店带回新疆。“那两年,我的生活很轻松,只要梳理好进货渠道,我的两家店就每天都有进账,我一有时间就到处去旅游。”她说。
爱折腾的刘梦竹在上海旅游时,发现了门口排起长队购买欧包的烘焙店。凭借前两次创业的经验,她认定了欧包这个新产品,“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喜欢吃美食,这个是可以把热爱和创业结合起来的项目,我必须搞起来。”
随后,刘梦竹辗转上海、广州和深圳,探了100多家欧包店,通过买欧包结识了行内人,几乎用自己创业几年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20万元的烤箱。带着这台机器,回到乌鲁木齐市,很多面包蛋糕连锁机构的老板们,慕名而来看设备。“他们也都想看看哪来一个胆子这么大的小姑娘,只开一家店就敢买这么贵的设备。”她说。
创业三次,35岁的刘梦竹,现在有10个人的小团队,让她感觉到生活很充实。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摄
2017年,刘梦竹的烘焙店开门了,这一次却没有前两次创业时的红火。“请教了圈内的前辈,他们说欧包在新疆还是很新的产品,由于原料和制作工艺的缘故,一只欧包至少要卖到28元,还需要有一个市场的培育过程。”她说。
刘梦竹和厨师团队们潜下心来研究新品欧包,根据新疆人喜欢吃辣的偏好,开发了一款龙虾外形、小龙虾馅料的欧包。2018年,在一位美食博主的推荐下,这款龙虾欧包意外走红网络,每天还没开门,店门口就围着来买龙虾包的顾客,每天销售量都稳定在500个。
这一款欧包的爆火,让刘梦竹收回了第三次创业的大部分成本,她开始考虑扩张生意,在商场开连锁店。“有人给我投资,成了股东,我一心忙着开店、扩张。店开业了,却遇到了疫情,整个人都懵了。”她说。
开在商场的店陆续关门,但刘梦竹靠着卖龙虾欧包,积攒起了3万个线上客户,这让她的烘焙生意在疫情期间也能坚持下来。“发愁崩溃是一天,动起来做点事情也是一天,只要努力,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她说,她说服股东,通过“股转债”,保住了自己开的第一家店,从2020年至今,她已经还清了大部分的债务,通过开发新的产品,获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
“老板支持我做各种创新,我不会的、不懂的,她会带着我去请教老师。前几天一款新的法式面包,我们换了3种面粉,尝试了一周才成功,她总是带着我们做一些让人有成就感的事。”烘焙师高云锋说,刘梦竹的店里有10名员工,大家对老板的评价是:六边形女战士,遇到困难,沉着淡定,总能想到方法去解决。
创业3次,3个项目互相之间都没有关联,也和刘梦竹所学的专业无关。在一次次创业中,她最大的收获是成为了有极强精神内核的人。“开这样一家实体店,带一个十人团队,大家一起努力向前走,这让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安全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