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在哪里④|农机大军——铁牛出征吼丰收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金秋时节,新疆大地如诗如画,一片片金黄的田野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在哪里?在田间地头农机轰鸣声里。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机大军见证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更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与梦想。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500亩高粱已全部成熟,农户正利用大型收割机采收。梁宏涛 摄
连日来,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制种高粱地里,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它们成为了这片田野上最动人的乐章。
走进高粱地,只见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正紧张而有序工作着。随着机器的轰鸣,一排排高粱被整齐地割下,穗粒饱满的高粱籽落入仓中,而秸秆则被粉碎后撒回田间,作为来年的肥料。
“我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宽幅3.66米,单趟可以收割10行高粱,可实现收割、打籽、脱粒、装车一条龙服务,每天最多可以收割130亩地。”昌吉市三工镇农机手李国军自豪地说,每次听到它那轰隆隆的声音,就知道,丰收啦!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天山南北的农机大院里大大小小的“铁牛”就会被唤醒,纷纷开始工作。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里穿梭,就像是在玩一场追逐游戏,麦穗被它们一一收入囊中,留下的是一片片整齐的麦茬;智能拖拉机以稳健的步伐翻耕着土地,播下来年的希望;植保无人机在空中轻盈地飞翔,精准地给农作物喷洒着农药和化肥,守护它们健康成长。
近日,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开展农机具定点维修保养服务。祖丽皮娅 摄
如今,新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这个数字在全国名列前茅。
丰收在哪里?在农机不断升级的技术革新里。
走进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它们或高大威猛,或精巧细致,无不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2024年对播种机进行了改良,放大了这一新技术优势。”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当地农技人员将传统播种机的排种器改装成十字鸭嘴口,这一改动提高了播种机在超宽膜上播种的精确度,提高了棉花发芽率,免去了人工放苗的环节,仅此一项每亩至少节约30元管理成本。
技术的革新为丰收插上了翅膀,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在天山南北大大小小的农机大院里,这种革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智能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通过装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智能农机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精准地施肥和灌溉;植保无人机能够高空飞行,覆盖更广阔的区域,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农田的情况。农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及时发现病虫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等。
何洪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靠天吃饭,收成总是不稳定。现在有了科技的支撑,我们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保证作物的品质。”
丰收在哪里?在农民不断提升的农业技能里。
“真没想到,我可以用无人机管理枣树。通过无人机作业,每天可以完成500余亩果树的飞防作业。”疏附县萨依巴格乡阿亚克恰热克村农民库尔班·艾买提说。
“能考上采棉机驾驶证,一个月就能挣1万多元,我现在还收了两个徒弟。”尉犁县采棉机驾驶员塞米·玉素甫说,很快棉花就要采收了,很期待能坐在驾驶舱里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如今,农民变身农机手、采棉机操作手、植保无人机飞手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场场关于智能农机操作、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农机大院、田间地头举行着,这些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也为来年的丰收储备着人才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