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山 探寻乌鲁木齐周边的徒步秘境
雪莲花在山间静静开放,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兴奋。 (新疆天山雪莲有限公司供图)
□赵剑尘
7月30日晚,雷鸣闪电后一场久盼的雨,让高温中的乌鲁木齐如逢甘露。但盛夏的炎热,依然如影随形。周末,可上山避暑纳凉。
坐落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凉爽、清凉当数山上——石人沟、蝴蝶沟、哈熊沟、峡门子、庙尔沟、菊花台、苜蓿台子,天山支脉的某一个沟谷,都是天然之景。只要抵达,就能享受天高云淡,清风习习。
还有人更愿意停车于山下某一处,徒步上山,感受一路行走的山高水阔,抛却平日种种的小烦恼,体会这一刻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久违的4040
52岁的郭晓波平时在办公楼上总喜欢远眺,目之所及,层层高楼后的地平线上,连绵的天山是他向往之地。闲暇之余,他会远离城市繁华,走进山野丛林中,徒步登山,流连山水之间,乐此不疲。
郭晓波最念念不忘的,当数登顶4040。
4040为何地?即铁湖达坂,原为无名山,后有徒步爱好者行至此,因海拔4040米而得名。在乌鲁木齐户外徒步圈颇负盛名,是天山南坡近距离眺望博格达峰的绝佳位置。为一览博格达峰真容,郭晓波挑战自己,勇攀 4040。
正值盛夏7月,跟随徒步团前去的郭晓波,坐大巴车行驶70多公里后下车集合。听领队介绍,下车地点海拔约2600米,大家先徒步至大本营,有精力的人可攀登4040。
前往4040之路,是缓慢爬山的过程。单程至4040山顶为10公里,郭晓波和同伴沿着湍急的溪流逆水而上。这些冬天让天山银光闪烁的白雪,到了夏季便在阳光的照耀下融化为奔腾的河流,从山上石头缝顺流而下。沿沟谷而行,落差高处,水流轰鸣,“隆隆”作响,水流声百米外就能听到,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轻缓的溪流变成了飞瀑,细碎的水花四溅而散。
河谷向阳之处,溪流两岸,绿茵如毯,马兰花、蒲公英、刺绒花等不知名的野花,以不知今夕何夕的姿态盛放。这个夏日,似乎与往年的夏日未有不同,只是日升月落,风吹雨过,便成就了它们自然而然的灿烂。
前往4040铁湖达坂途中,石头路上随处可见的美景。 (受访者供图)
郭晓波说:“若没有这次的抵达,谁能想到距离乌鲁木齐不过七八十公里之处,有这样一片山间河谷的山花烂漫。”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的野花,让少有人知的山谷变得夺目起来。
中午抵达一处大平台,这也是户外领队默认的大本营,大家在这里休整。距离大本营左前方两公里之地,就是铁湖,据说是新疆登山探险家王铁男首先发现并命名。
这里海拔3500米,湖面长宽约100米,是东白杨沟尽头的一处堰塞湖,铁湖周围散落着山峰滚落的石头,大如汽车,小如石磙。此刻,湛蓝的湖水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于翠绿的山峦之间,正午的阳光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四周,群山环抱,守护着这片宁静之地。
短短的登顶之路,只有两公里,却耗时两个小时。郭晓波眼前的登顶之路,也是石头之路。最初看到的石头有书桌那么大,途中的石头有脸盆大,逐渐变成碗大,到登顶时,便是碎石之路。彼时的郭晓波已气喘吁吁,脚下难行,登一步退半步,一次次汗湿衣衫,郭晓波都咬牙坚持下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就在郭晓波坐在石头上擦汗小憩时,前面的碎石缝里露出了一丝惊喜的绿意,他竟然看到了圣洁的雪莲,洁白的花瓣在淡绿色叶子的衬托下,静静开放。那一刻,郭晓波突然精神振奋,看似柔弱的雪莲花都能在这山间努力盛放,如暴风雨中的灯塔、炎炎沙漠中的清泉,给人无穷希望……
郭晓波一直追随领队而行,后来虽然不见领队的身影,但他相信,每前进一步,每翻越一个山头,便距离4040更近一步。
当郭晓波和两名同伴手脚并用,用尽全力,终于登上铁湖达坂,面对巍巍博格达的三座主峰时,郭晓波发现,眼前的雪峰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山间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在群山之巅面前,他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意识到,看似近的距离实则遥远,这一刻清晰的仰望,是值得的。
如果说,郭晓波曾认为登顶4040是自己征服了大自然中的山脉,后来他的想法完全改变了——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有种无法形容的魅力,让人们不辞辛苦,也要亲近它、登临它。
穿越红山嘴子
“说起红山嘴子,很多人都想起市区里的红山,其实我们说的红山嘴子,在山里。”徒步爱好者武双林说,早在户外徒步盛行时,他就是其中一员,现在很多人有了新的爱好,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兴趣。
在酷暑时节,武双林最喜欢走的一条线是红山嘴子。红山嘴子位于达坂城西沙滩红山嘴子村,距离乌鲁木齐约70公里。若清晨9时从乌鲁木齐出发,大约两个小时,就能到达红山嘴子。
这条线路在徒步盛行前,还不为人知,发现它颇有点戏剧性。在红山嘴子脚下,有一家农家乐,“驴友”有时候喜欢来这里品尝野味。2011年9月的一天,当时自由行户外俱乐部的“自由自在”和“阿里山”等一行五人来到这里,在等农家饭的过程中,有人提议,不如去探探这附近上山的路。这一探,让他们探出了名堂。
初探无疑是艰辛的,连续3个月的反复勘查,他们摸索出了十几种走法。最后总结出攀爬红山嘴子难度小、适用不同年龄人群最经典的两条线路。达坂城红山嘴子攀岩线路由此诞生。这条线路是穿越性质,徒步距离约8公里左右,途中有处山崖特别适合攀岩初学者练习,集穿越徒步攀岩为一体。自此以后,徒步攀岩者增多。近几年,大家更多的是走穿越线,徒步8公里,在山间看花赏景悠然自得。
武双林说,夏天走这条线路,需要清晨早点出发,而后就会欣赏到初升的阳光洒向整个山体的壮观景象。
从远处看,红山嘴子山就像一幅油画,下方是黑色的砾石山,半山开始黑色和红色掺杂,山腰以上是红色。山体形状独特,在巍峨的群山中色彩鲜明,遥遥可见山顶的敖包,那是当地村民用一块块山石堆砌的,五颜六色的彩条承载着村民们的美好祝愿迎风飞舞。
“现在人们喜欢在公园里散步,既悠闲又方便。”武双林说,同为行走的一种方式,徒步和散步最大的区别是,散步是在熟悉的场景里放松,徒步是去探索未知的风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抵达,且沿途可能欣赏到千里江山如画。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明代诗人唐寅的诗,写出了武双林的心境。夏日寻清凉的徒步,对于武双林不但是一种乐趣,也是一项锻炼人意志品质的运动。逐渐到达山顶的过程,阳光一直洒在脸上,这样的日光浴让人心情愉悦,万事都随风而去,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断努力向上攀登。
当武双林真正站在山顶,阳光下,达坂城全景一览无余。远处是风力发电站,一个个随风转动的巨大风车,被大片绿色覆盖的原野,山脚下星星点点散落着的农家、树林,绿地红房顶自然融合,仿若大自然信手拈来的水墨画。
休闲徒步结束后,武双林和同伴来到山下的农家乐休息。这里的院落布局充满乡村情趣,鹅卵石堆砌的水塔,放在走廊过道天然人像脸的石头,还有巨大的石磨、木制车轮这些乡村元素,成为摄影爱好者打卡地。在这里点几道凉菜,炒几样农家菜,这些都让武双林心情放松。
在乌鲁木齐周边,如4040铁湖达坂、红山嘴子这样的徒步秘境还有不少,比如白杨沟风景区的绿野山庄,庙尔沟境内的日光城等。乌鲁木齐有更多未知的美景和秘境等着人们去发现和探索,而对于更多的乌鲁木齐人来说,像郭晓波和武双林一样,向往天山,不仅是一次行走和抵达,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深入其中才得其味的咂摸,一种回想起来就会自豪地讲述,一种对这片土地无以言说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