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到户产业丨莎车县脱贫群众对到户产业竖起大拇指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特色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哪,到户产业项目支持就跟到哪。
今年,新疆通过财政、金融、技术等措施,积极引导有发展条件、发展愿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施产业帮扶精准到户项目。在莎车县,当地通过深入调研和系统谋划,制定了《莎车县2024年产业帮扶精准到户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到户产业发展方式,切实让每一位脱贫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莎车县把实施产业帮扶精准到户项目作为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夯实主导产业发展群众基础的重要措施,全力推进。”莎车县委副书记吴显中说,项目实施1个多月,大多数脱贫户监测户已成功申报到户产业支持项目,预计受益5.1万户21万余人,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到户项目让发展产业积极性“从上到下”转为“自下而上”,调动了广大群众自发增收活力,脱贫群众对发展到户产业兴趣浓厚,对这一惠民政策纷纷竖起大拇指。
“通过参与产业到户项目,我享受4000元良种母牛养殖奖补,今年全家农业收入有望达到45000元。”莎车县托木吾斯塘镇墩吾斯塘村村民麦麦提尼牙孜·艾合麦提高兴地说,到户产业为村民们持续增收开了一条新路。
7月10日,莎车县托木吾斯塘镇墩吾斯塘村村民麦麦提尼牙孜·艾合麦提在自家庭院中喂牛。徐明 摄。
群众切身感受的变化来源于到户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优化,从莎车县制定的到户项目实施方案中就能看出。当地围绕发展哪些产业、帮扶如何到户等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具体举措,特别是细化了乡村基层工作措施,切实让到户产业支持政策走进农民家中,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工作重心在基层,关键是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吴显中说,莎车县在布局产业到户项目的过程中,先后组织了5次论证,侧重倾听来自乡、村两级干部群众的声音,特别是厘清一批既符合群众发展意愿,又能促进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的支持项目,让帮扶项目更加“接地气”。
在全面摸底调研基础上,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现状,最终,莎车县确定将玉米、牛、羊、巴旦木、庭院经济、稳岗就业6个方面18个环节纳入产业到户项目,并且确定了“政府引导、自主自愿,突出重点、分类帮扶,量力而行、分级补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落实政策、明确标准,规范验收、防范风险” 的工作原则,在充分尊重帮扶对象意愿,注重正向激励的基础上,更好调动帮扶对象发展产业和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既要惠及每一户脱贫户监测户,又不能搞平均主义。”吴显中介绍,莎车县将产业到户项目支持对象按照家庭收入情况和返贫致贫风险划分为A、B、C三类,每类享受项目补助分别不超过9000元、4000元、2000元,返贫致贫风险越高,安排的补助资金越多,鼓励各村根据财力实际适当补充补助。同时,鼓励帮扶对象发展符合提质增效、扩大规模、购买社会化服务等要求的主导产业,依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干好再补,杜绝简单发钱发物,实现补助一户、见效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实施方案对产业到户项目补助类型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如何能让农民群众搞明白其中的内容,准确及时申报项目,享受补贴,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
为此,实施方案还对村、乡镇、农业农村、社会保障等各部门职责做了明确划分,对发挥各方作用、监督项目实施做出专门安排,指导各单位、各部门加大政策宣传、严格照章办事,合力推动项目实施。同时,莎车县还专门印制了2024年产业到户项目政策明白卡,并发放到脱贫群众手中,方便各族群众了解政策内容、监督政策实施,引导群众积极申报产业到户项目。
“有各级干部的帮助,有政策的支持,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莎车县英吾斯塘乡喀让古托格拉克村村民古丽娜尔·奥斯曼说,今年申报产业到户项目前,村干部专门上门解释政策内容,还根据家庭生产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最终一家人决定购买一头西门塔尔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上门提供防疫服务,解决群众养殖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帮助群众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让更多脱贫群众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实现增收致富。”吴显中说,莎车县将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