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增强民族凝聚力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当代中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奋力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当代中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奋力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四个共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是坚持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按照唯物史观认识路线,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在时空中连续不断的实践过程,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纵览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科学论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历史主体,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朝着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历史认识是实践的内化和升华,也是历史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历史客体的能动反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念不断演进、凝聚、生成,孕育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求同存异”的交往观、“以德修身”的人文观等历史认识,这些历史认识又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是“四个共同”的历史支撑、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历史事实出发,客观准确地认识、理解、看待“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科学理论。坚持“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我们科学认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抵制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有助于增强对于唯物史观的深度理解,做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四个共同”是认识、解读中国历史的科学法宝
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生成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历史,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为基本诉求,是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积极回应。每个公民都要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中国历史知识,才能正确解读我国“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规律及中华民族经历过的兴衰和荣辱,才能正确理解新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熔铸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强历史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是自秦汉以来就逐步形成的历史传统与独特优势。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以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都将西域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对西域进行统领与管辖。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在西域设立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府。十六国到北朝时期,中央政权将郡县制与军镇制推广到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唐朝统一西域之后,设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明时期,中央政权通过在西域设立军政管理机构,行使对西域的管辖权。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来管理各项军政事务,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陲。1884年新疆建省后,在全境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标志着新疆与祖国其他省份行政体制一体化的完全实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朝代更替,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新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与交流从未中断,中央王朝始终行使着对新疆的管辖。
基于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管辖这种政治制度的保证,新疆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建设了新疆这片热土,促进了农牧业、手工业、工矿业、城镇发展;共同创造了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伏羲女娲图》《弈棋仕女图》等文化瑰宝;共同创作编写了《福乐智慧》《玛纳斯》《江格尔》等文学作品;共同战胜了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勠力同心反抗外国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事实充分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这些恢宏壮烈的历史实践,激励着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借助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以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等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载体,引导新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的学习宣传,努力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讲好新疆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天山南北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各族群众深刻感受新疆从荒凉走向繁华、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奋斗过程,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执笔: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贾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