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特稿《何以新疆》获广泛关注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任江 王晶晶报道)2月29日,石榴云/新疆日报万余字深度调研报道《何以新疆——寻找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文化根脉》刊发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刊发当天,包括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等24家中央媒体,300家全国各级媒体纷纷转载。在微信朋友圈里,网友评论:“不知何来,焉知何往?新疆的中华文化根脉是在这块中华热土长期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祥和、文化兴盛、生态良好的关键。而勘定这一中华文化根脉的形、髓、神,正是这篇深度调研报道作者为之孜孜探求的宏愿。”
“调研从寻找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文化根脉的高度,回溯历史、观照今天,既有深刻思考,又有翔实事实,是难得的好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说。身为领队,他刚率队结束为期10天的“挖掘于田历史文化·探索昆仑古道秘境”综合科考,首次确定了于田昆仑文化的重要内涵。报道中对昆仑的阐述,巫新华深有感触,“昆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特殊政治、文化地位。昆仑神话是由多民族华夏大地多区域人群于不同时期创造和传承而来的、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点和丰富内容的神话体系,有多重意义和价值,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和价值。”
西王母祖庙又被称为“瑶池宫”。孙国富 摄
“这篇文章用新疆大地上的鲜活事实,揭示了新疆的中华文化根脉所在。这也是两千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开拓伟大祖国辽阔疆域的根源所在。”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吐送古丽·买托胡提说,当前,和田地区正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梳理和田文脉,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于阗佛教文化,深入挖掘展示和田中华文化元素,讲好和田文化故事,不断增强和田地区文化软实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解析了‘何以新疆’的主题,在高屋建瓴的同时,用具体动人的故事引发读者共鸣。作者对‘何以新疆’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通俗平易的阐释进行表达。”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闫炜炜说。
“看完这篇调研,感觉心头暖暖的。”阜康市作协主席、昌吉回族自治州“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刘力坤西王母神话研究工作室”领衔人刘力坤说,“文章深入挖掘新疆的中华文化根脉,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精神、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看,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根脉在新疆的世代深植,是新疆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内核。中华文化根脉传承所产生的凝聚力、生命力、影响力都是强大而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