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交会看新疆对高层次人才的蓝海效应
【天山观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春华 郭宏磊
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以下简称“海交会”)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把握机会,为学科研究、科研攻关、产业升级提供更充分的智力支持,是参加海交会的37家新疆用人单位的小目标。但对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的新疆来说,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分一杯羹,吸引高层次人才向西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则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大事业。
毋庸置疑,新疆正倾尽全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像一片蔚蓝大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此筑梦。
好政策双向受益
“参加海交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疆人的热情。”12月22日,海交会在广州开幕,场馆内很多拿着简历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新疆。
巴旦木、核桃、葡萄干……远道而来的“新疆礼物”被用人单位分发到求职者手中,背后的屏幕上,一部部关于新疆的宣传片滚动播放。
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在读博士彭刘琪递上自己的简历。“我是江西人,之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一直很想去看看。”彭刘琪说,毕业在即,她早就开始关注国内的招聘信息了。
“安家费40万元起步,还有2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入选‘天池英才’引进计划青年博士项目后,自治区还会给予每人2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和相应额度的资助经费,新疆很重视人才。”新疆医科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睿睿向彭刘琪详细介绍新疆人才政策。
在新疆展位的宣传板上,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建设工程、重大科研平台、关键民生领域等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天池英才”引进计划、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项目等重大人才项目,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很多求职者驻足。
“有了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不仅吸引了很多高层次人才关注新疆,也让我们引才更有底气。”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吴烨说,新疆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与预报技术研究方面缺乏领军人才。
“今年,通过‘天池英才’引进计划,我们从中国气象局柔性引进了一名新能源数值预报研发特聘专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吴烨说。
发展空间是引才“利器”
“1994年,我曾带队赴新疆招生。29年后,又带着自己的儿子来了。”解放军理工大学退休副教授倪明放在新疆展位上的一席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虽然之后我再没去过新疆,但时刻关注着新疆,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倪明放说,随着北上广深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对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讲,发展空间成了稀缺资源,与其让孩子在高压环境中打拼,不如选择一个包容的环境。
海交会开幕不久,在协办方高校人才网组建的青年科技人才招聘会暨海外优青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会联络群中,“新疆”成为高层次人才频频提及的词汇。
“群里有刚毕业的博士,也有已经去新疆而且发展得不错的高层次人才,大家关心的除了新疆的人才政策外,还很关注宽松的发展环境。”高校人才网市场部负责人詹战说。
新疆展位布展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处长林健博就带着资料,在场馆里寻找目标人群,不一会儿就拿到了五六份简历。
“新疆对人才来说是一片蓝海,我们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差距,其实也是引进人才的优势。”林健博认为,无论是学科建设、经济发展还是产业升级,新疆各方面的发展势头都很好,都需要不断补充高层次人才,一个允许年轻人试错的包容环境,尤为重要。
在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智能建造等都需要高层次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之前,科研人员的薪酬与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太大区别,通过优化科研人员管理体系,我们在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上给予他们更大政策倾斜。”该公司招聘负责人杜胜文说。
抢抓机遇更要用好机遇
“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了,需要语言方面的人才吗?”海交会开幕第二天,哈萨克斯坦籍博士乔阿郎带着简历来到新疆展位前。
商务汉语、国际商务硕士、跨文化交际,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乔阿郎完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转变。他告诉记者,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的交流日益密切,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几分钟就能通关,中哈双方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
“我们研究所有很多和中亚联合开展的项目,你可以来我们这里”“我们医院有国际部,而且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你可以考虑一下”……看完乔阿郎的简历,用人单位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了解了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后,香港大学在读博士罗诗静和用人单位聊了起来。“我是学材料专业的,新疆正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罗诗静说。
新疆展位上的一举一动,也吸引着前瞻产业研究院战略运营中心主任杨京的目光。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中国科技型产业决策智库”,1998年成立于清华园。早在3年前,前瞻产业研究院就与新疆建立了长期联系,新疆自贸试验区政策发布后,前瞻产业研究院更注重地方人才的发展。
“要把高层次人才吸引到新疆,除了有摸得到、够得着的人才政策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外,新疆还要用好当前的机遇,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以完善的产业链吸引高精尖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沃土,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杨京建议,新疆引进人才可以更加灵活,让年轻人愿意去,再通过口碑为新疆积累人脉,扩大“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