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见丨旅游要把文化历史艺术焊在一起
辛识见
今年前10月,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43亿人次,同比增长101.38%。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领略大美新疆的壮丽山川与璀璨人文,意味着旅游在对外展示中国新疆形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疆旅游业的“井喷式”增长,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也得益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的深入践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在新疆这个文化璀璨、历史厚重、艺术缤纷的好地方,发展旅游要把文化历史艺术焊在一起。
北庭都护府、交河故城、克孜尔千佛洞、楼兰遗址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千年岁月沧桑,十二木卡姆、《玛纳斯》、《江格尔》等文化瑰宝绽放于中华文化百花园……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多少历史遗迹,蕴藏着多少文化遗产,荟萃着多少艺术瑰宝。天南海北的游客来新疆旅游,在爱上雄奇的自然之美同时,必然沉醉于厚重的文化之美、历史之美、艺术之美。
通过旅游之“火”,把新疆的文化历史艺术焊在一起,为我们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这既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从举办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到推动各地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再到建设非遗馆,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推动文化繁荣,书写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
把文化历史艺术焊入旅游中,也是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大新疆旅游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游客到新疆旅游。”国内外游客来新疆旅游,渴望通过旅游这扇窗领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恢宏气象、了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历史回响、感受“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的欢快旋律。我们要深度满足人们“读懂新疆”的期待,在旅游之路上嵌入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元素,让来到新疆的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新疆、发自内心地爱上新疆。
把文化历史艺术焊入旅游中,关键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市场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培育出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要加强创造性转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的各类文物、文化艺术资源“活起来”“火起来”。要注重创新性发展,抓住文旅融合关键内核,积极搭建文旅融合新场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文旅融合品牌,拓展开发一批植根中华文化土壤、展现地域特色、具有自主品牌、游客喜闻乐见的文旅融合商品。
以文塑旅更显内涵,以旅彰文更有活力。立足新疆这个好地方,让我们坚持能融尽融,在丰富内涵、打造品牌、培育业态上持续发力,促进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让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多“栖居地”,让中华文化有更多“新地标”,让交往交流有更多“连心桥”,把大美新疆的美名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