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来了“00后”
【新视野】
11月8日,乌鲁木齐市天山老年公寓内,晚餐时间,实习护理员张嘉瑞(中)正在为老人打饭。
11月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康悦养老院内,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住处了,护理员吐提姑丽·塔依尔搀扶着老人回房间。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
“奶奶!躲着大孙子偷吃啥呢?”当躲进房间的老人默不作声时,俏皮话赶走了她低落的情绪;“又忘了自己的房间?走,我带你。”当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走廊无助徘徊时,出现在眼前的年轻面庞安抚了她的不安;“今天教爷爷奶奶跳个抖音热舞。”当老人对每日的晨间活动感到沉闷时,蹦蹦跳跳的身影活跃了现场气氛。
越来越多的“00后”正带着专业素养和满腔热情走入养老圈,用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和青春活力悄然改变着这个行业。养老行业为何会吸引“00后”参与?他们为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我们和一些在养老院工作的“00后”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选择做“老小孩”的依靠
“好就业,有发展潜力”,这是每位受访“00后”被问及为何选择养老专业时的第一答案。
日趋多元的养老需求,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也对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养老护理员位列第14名。
“我选这个专业是高中老师建议的。”毕业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木巴热克·克热木拉今年23岁,入校那年,母校新增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老师介绍了专业背景和就业形势,我很看好,虽然当时对这个职业不太了解,但养老行业缺人才,肯定需要年轻人加入。”
事实证明,木巴热克的选择没错。临近毕业时,她和班内十几名同学便在一家养老院实习,“正式毕业后,我们几乎都留下了。”木巴热克说,“这几年,陆续又有学弟学妹来实习或工作,交流中大家能感觉到各个养老院都需要有专业素质的护理员。”
“大孙儿,这带鱼可好吃了,你尝尝。”晚饭时间,乌鲁木齐市天山老年公寓内,陈秀英看到实习护理员张嘉瑞,疼爱地招呼他。“我先去给你打饭。”张嘉瑞笑着回应,双手自然地搭在老人的双肩上。
这个胖乎乎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大男孩,来自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养老院实习两个月便结识了一众忘年交,在为老人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他投身养老行业的内驱力。
面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人有天然的亲近愿望。利用这一先天优势,两个月时间,张嘉瑞记住了所负责的每位老人身体情况、生活习惯甚至口味和饭量,空闲时间他陪老人天南海北地聊天,陪他们遛弯、晒太阳,也会在下班后和爷爷奶奶打两圈麻将。
“一会儿没见,他们就会问小张你干啥去了。这时候你会有种强烈被需要的感觉。”张嘉瑞说,“好就业,有发展前景是客观因素,但我在一份有人情味的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是我选择这一职业的重要原因。”
崩溃过 委屈过 没放弃过
隔半小时为失能老人翻身,每到周末给老人洗澡,时刻关注老人身心状况,按时分发药品、打饭喂餐、清洁卫生……养老院的工作复杂繁琐,处处都得格外用心。
木巴热克曾有一次让她想要天亮就辞职的夜班经历。
上岗不久后,木巴热克被分配到半自理区工作。这份工作对护理员要求极高,因为被照顾的老人活动能力有限,甚至失智失能。
一天夜里当值,木巴热克正为一位失智老人处理排泄物时,另一位老人突发意外摔倒,当她去查看摔倒老人情况时,又有一位老人因拔掉了导尿管导致尿道损伤出血。突发情况叠加发生时,那位失智老人又在躁动中撞伤了眉骨需要缝针……
“那一晚我给医务部和护理部打了不下4次电话,拨电话时手是抖的,声音是颤的,人是崩溃的。”木巴热克说,她第一次动了辞职的念头,是养老院前辈的肯定和老人家属的认可让她最终留下,“老人的女儿说‘就算换成我也未必能像你照顾得那么好’,那一刻,我的委屈和担心变成了感动。”
进入养老圈的“00后”也听到过刺耳声音:伺候人、不体面、没出息。
“人不该对不了解的事情妄下判断,我对我的职业有很强认同感。”吐提姑丽·塔依尔说,“大家都会老,谁不想得到周全的照顾?这件事总得有人来做,现在我不但在做而且做得越来越好。”
实习时,吐提姑丽一直照看着一位失能失智老人。入院时,家属说老人没有语言能力,但吐提姑丽除日常生活照顾外,坚持和老人聊天。实习结束回家探亲之际,她和老人告别,从未开口的老人却喊出了她的名字“姑……丽”。那一刻,吐提姑丽流泪了,是激动也是开心。
“我们的加入,让老人和养老院变得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原因。”吐提姑丽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康悦养老院院长桂新苗对院内“00后”护理员有着极高评价:“他们的到来,让我觉得院内处处是阳光。”
年轻孩子走路时都是蹦蹦跳跳的,他们活跃在走廊或房间里,和老人说着俏皮话;面对老人的误解,他们会孩子气地与其争论,但当老人生病难受时,他们会心疼地用手搓揉着老人的胳膊,温声细语哄着老人吃饭吃药;当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时,他们凭借专业素养能快速应急和处置……
“此外,他们有正确的职业观,服务有温度和人文关怀,让老人感觉被尊重、被关怀。脑袋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给养老院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理念。”桂新苗说。
让年轻人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缺人,年轻人才更稀缺”,是采访中大部分养老院负责人的共鸣。如今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养老服务工作,但与需求仍不匹配。
“养老服务的提升,需要相关部门、养老机构、学校协同合作。”西域家园老年公寓业务院长黄桂丽说,“养老行业要让年轻的养老服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近年来,疆内各大高职院校陆续增设与养老相关的专业,且逐步扩大招生规模,通过校企共育,积极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新疆各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多方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建立实习培训基地,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助力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们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开展了校企合作。”桂新苗介绍,目前院内护理部有42名员工,均为专业院校毕业生,“为留住人,院内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成长空间,不少表现突出的一线护理员现在已经走上了护理部助理或小组长的管理岗。让他们看得到未来,才能留住人。”
“我和发小都学这个专业,我们很认同这份职业,也希望身边人能对我们有更多了解,我们不是伺候人的,我们学习了很多护理、康复、基础医学等知识,我们的工作很重要。”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阿力木·麦麦提说。
即将毕业的张嘉瑞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继续提升自己,报考相关专业的大学,提升职业含金量,“那时候,我会变得更好,养老行业也一样。”
■记者手记
看夕阳产业里“朝阳”的择业观
被需要,有获得感,能实现自我价值……采访中,养老圈中的“00后”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高认可度,但面对社会上一些人对这个职业的轻视,他们希望自己选择的职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与认可。
选择这份职业,客观来说,是年轻一代看好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其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主观情感世界中,他们在与老人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被真实地需要着,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社会的意义。
对于职业的“面子”和“里子”,他们更倾向于后者,有意义、有价值、有获得感成为他们择业时的重要考量。
形成这样的择业观并非偶然,从选择这个专业到进入学习,从学校到养老机构,从老师到行业前辈,能给予这些“00后”指导的人都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都在告诉他们这份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他们走入职场开始实践,这些理念化为了真切的感受。正因此,这些平日里很少吃苦的孩子,在面对困难和不被理解时,仍能坚持初心,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
对于他们的选择和坚持,社会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各行各业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相互推动促进,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