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汉学家喀什行:共同发展繁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莉
10月18日-19日,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在喀什市开展“文化丝路”主题考察调研。来自菲律宾、德国、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等21个国家的23名青年汉学家,走进喀什大学、喀什古城、喀什博物馆、香妃园等,实地感受现代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各国之间的交往交流由来已久。”“安居乐业、爱好和平、向往美好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共同发展繁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谈及此次喀什之行,大家纷纷表达着感受。
宽盘口、高束颈、带状三耳、溜肩、缓腹,肩至腹刻画花草纹,腹部一周有10个不同形态的人物头像……在喀什博物馆里,大家被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纹饰繁复的北朝三耳压花陶罐深深吸引住了。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参观喀什博物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香妃园体验维吾尔族婚礼。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这个陶罐非常漂亮,和很多其他文物一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绚丽。”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对喀什博物馆完善的策展、先进的设备、专业的讲解印象深刻,“可以感受到,中国对考古事业、人文历史事业的发展,都做了很大努力。从文物中可以看到,两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唐宋海航贸易的成熟,都促进了沿线各国商贸、文化、人民之间的交流,都是希望给沿线地区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于浩文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帕德玛大桥、孟加拉国首条高架快速路——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等项目都是孟中共建,“目前孟加拉国有164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孟加拉国人有学习中文的需求。我们的3家孔子学院也在致力于培养更多能熟练掌握中文的人才,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香妃园和演员、游客一起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橄榄树》……在喀什古城一家工艺品店门口,老板弹奏着电吉他。阿根廷萨尔塔天主教大学教师、翻译兼中文中心主任郝星晴被美妙的乐曲声吸引,在一旁静静聆听。“喀什古城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老人、小孩、大人都很和善、热情、可爱。”郝星晴说,在喀什有种在家乡的感觉,她的手机里留存着很多张她和当地居民的合影,以及水果、美食、建筑等照片,“大家都是一样的,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和生活。”
德国蒂宾根大学研究助理、在读博士习孝华,在德国教授中国历史、中国经济课程。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可以给全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倡议,极大促进了共建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希望有更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这样的交流项目,促进各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在喀什古城工艺品商店挑工艺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新疆班学员体验“疆绣”。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李莉 摄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次喀什之旅非常迷人,充满了学习和发现的机会。”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说,在刚刚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她最关注“促进绿色发展”:“这一承诺远远超出了基础设施和贸易的传统领域,它强调经济繁荣与生态责任的融合,将环境保护融入这一宏伟倡议的结构中。”
罗马尼亚科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宝拉说:“璀璨多元的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我超级喜欢此次喀什之行。看过这么多地方,我完全赞同‘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句话。中国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纽带,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中国新疆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