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啦!来看新疆盐碱地都“长”出了啥
“盐碱地,不出粮”
正在被科技的力量
逐一击破
盐碱地
在物产丰饶的新疆
经过改良的片片“碱疙瘩”
不仅种出了高产的粮食
还“长”出了各种水产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
带你去看看
这“地球之癣”里
都收获了啥↓
盐碱地里打新粮
9月20日,喀什地区泽普县,新疆盐碱地春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收测产现场。
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
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9月20日,从泽普县传来好消息↓
玉米折合亩产1045.78公斤
大豆折合亩产78.32公斤
均创南疆高产纪录
这个数据来自
新疆盐碱地春播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田
实收测产现场
示范田位于喀什地区泽普县
新疆大豆育种家泽普基地
测产产量最高的为
“4行玉米+4行大豆”种植模式
示范田中种植的创高产纪录的大豆和玉米。新疆网
据介绍
这是该示范田首次在轻度盐碱地
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
并实现了
“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一产双收的目标
还有好消息!
喀什市盐碱地试种黄豆新品种获成功
今年,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索古鲁克村
试种了5亩耐盐碱的新品种黄豆
目前整片黄豆试验田长势良好
预计10月中旬将迎来收获
盐碱地黄豆丰收在望。喀什市融媒体中心
据介绍
老品种的黄豆亩产100-200公斤之间
通过生物诱导技术培育的这个新品种
产量可达250-350公斤
新品种稳定性比较好
今后会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
争取将产量稳定在300-350公斤之间
盐碱地里产“海鲜”
海鲜必须来自海里吗?
那还真不一定
新疆人就在盐碱地里
养出了鲜美可口的“海鲜”
这是咋回事?
原来,新疆虽然没有海
但是不缺盐碱地
咱们的专家就利用这种特质
往水里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在新疆模拟出了人工海水
神奇不?
而且这人工海水的来源
是冰川水
纯健康无污染
这养出来的海鲜能不好吃吗?
今年新疆产的
南美白对虾、罗非鱼
石斑鱼、鲍鱼、龙虾、三文鱼等水产品
也获得了丰收
陆续登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9月10日,在新疆鳟贵鲜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加工三文鱼。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秦梅花摄
“海鲜陆养”
不仅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
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还促进农户增收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鲜”
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
盐碱地里稻花香
你听说过“羊脂玉米”吗?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就有种植的
米粒乳白
口感介于常规米与糯米中间
属于半糯品种
这就是新疆农科院科研人员
在此繁育出的首个水稻软米新品种
“新粳软2号”
9月20日
在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西北中心(米东区示范基地)
水稻新品种“新粳软2号”即将成熟
这是为新疆量身定制的一款软米品种
耐盐碱、耐寒、抗稻瘟病性强
且穗大米粒长,产量高
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
米东区是盛产优质稻米的粮仓
这里的示范基地占地120亩
几年来
新疆农科院水稻学科团队
每年在此处试种不同耐盐碱水稻品种
团队主攻水稻种质资源创新
不断筛选出
优质、高产、耐盐、抗旱
等多类型水稻新品种
向更多的盐碱地要粮食
这种耐盐碱的水稻
俗称“海水稻”
不光米东区有种植
南北疆不少地方都有种植
眼下,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
万亩海水稻基地里稻穗伸展
丰收在望
近年来
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开展盐碱稻新品种种植技术推广
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等工作
2022年
该公司在喀什市种植的万亩海水稻
平均亩产超500公斤
总产值2340万余元,同比增长76%
惠及2200余户家庭
海水稻将喀什盐碱地
变成了“鱼米之乡”
目前,在中农海稻公司的技术支持下
喀什市海水稻年产量达到了6700吨。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海水稻丰收(资料图)。
盐碱地变“聚宝盆”
在新疆,不少连片的盐碱地经过治理
已从荒地变身为棉田、麦田
科研工作者因地制宜
还发展了耐盐碱草、林果等特色作物种植
在广度上挖掘着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潜力
盐地碱蓬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图为科研人员在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查看盐地碱蓬生长情况。 胡俊建 摄
眼下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
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
一片片盐地碱蓬宛如碧绿的地毯
据了解,盐地碱蓬很能“吃盐”
每亩地可带走400多公斤盐分
三四年后即可种植常规作物
当地职工不仅成功种植了盐地碱蓬
还注册了“皇硒菜”商标
打出了“碱地珍品”特色招牌
平均每亩纯收入达2000元
盐爪爪 图/百度
新疆一些地区
还在盐碱地上种植盐角草
盐爪爪、黄花补血草
野榆钱菠菜等盐生植物
这些植物既能“吃盐”
又具备经济价值
让曾经干裂、泛着白花的不毛之地
焕发出勃勃生机
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先后治理盐碱地12.41万亩,推动红枣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史玉江 摄
如今在南疆腹地的沙漠盐碱地上
成片的设施农业大棚蔚为壮观
兵团第三师四十二团龙口镇庆仓设施农业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20余亩的大棚内番茄、辣椒鲜嫩水灵。兵团第三师融媒体中心石榴号
棚内瓜果飘香
果蔬郁郁葱葱
盐碱地真正变身为“聚宝盆”
在整个新疆,约三分之一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盐碱化;盐碱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新疆盐碱地治理战线长、任务重,这意味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盐碱地生物资源与评价利用(西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主任田长彦介绍,据第三次土壤普查初步判定,新疆有1462万亩盐碱荒地具备开发潜力,可每年新增粮食190亿斤。
盐碱地综合利用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同时,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如何有效破解?
作为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
积盐重、成因复杂的地区
新疆多年来积极探索实践
一片片“碱疙瘩”
正变身“金疙瘩”
文案整理:刘颖
来源综合:新华社、侠客岛、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石榴云、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