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丨现代韵味中的古玉新生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 峰
每一次精雕细琢的创作,都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倾向,把一块块璞玉变成年轻人喜爱的饰品……17年来,李婉祯勤“雕”不辍,在继承传统文化和结合现代创新中不断提升玉雕手艺,凭借技艺走出自己的创富道路。
9月21日,李婉祯正在制作玉雕作品“耄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 摄
9月21日,在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318工作室,李婉祯正精心雕琢一块名为“耄耋”的作品。这件作品是在一块玉石上雕琢出猫扑蝴蝶的图案,通过谐音赋予祈寿增福的美好寓意。
“创作这件作品采用的是薄艺工艺。”李婉祯一边仔细地用机器打磨玉石,一边向记者介绍,这种工艺是一种浅浮雕的工艺,先在玉石上勾勒出轮廓,再雕刻出立体层次,浮雕厚度在0.2毫米左右,用简洁的线条体现立体效果和玉质本身的美,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意境。
“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通常需要20天以上时间。”李婉祯说,一名玉雕师每年只能完成十几件完整作品,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初步设计,在加工过程中根据玉石质地进行改动,通过人工干预去掉玉石上的瑕疵,从而使玉雕作品成为独特的艺术品。
2006年,因为喜欢珠宝玉石,李婉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新疆职业大学的宝玉石鉴定与雕刻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乌鲁木齐一家玉石雕刻厂工作,在工作中勤学苦练,3年后就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成熟,她师从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石桂新学习薄艺工艺技巧,开始创作更具风格的玉雕作品。
2015年,取得中级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的李婉祯,与同为玉雕师的丈夫开办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凭借技艺开始创业。
要凭手艺创业,手艺就得过硬。李婉祯在工作中不仅雕琢玉器,也在雕琢自己的技艺。在工作室的展示架上,展示着一座沙枣青籽料的貔貅玉雕作品。这是李婉祯的代表作品,在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举办的国石杯第十六届新疆玉雕精品展评会上获得银奖。
工作室开办起来后,李婉祯夫妇俩既为一些玉石玩家提供雕刻服务,又经营玉石生意。“工作室每月利润能达到10万元,至少三成以上收入都是手工费。”李婉祯说。
9月21日,李婉祯在介绍获得国石杯第十六届新疆玉雕精品展评会银奖的玉雕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 摄
从祭祀用品到身份象征,再到大众消费,承载诸多传统文化因素的玉器,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大众的消费中。在经营中,李婉祯夫妇发现年轻人倾向于将玉作为饰品来消费,他们更加喜欢晴水、烟紫、藕粉等颜色的玉料,更加喜欢时尚、小巧、精致的玉牌和双环等玉饰件,更加倾向在传统工艺中注重体现个人审美喜好。
李婉祯拿出一块名为“永结同心”的玉挂件,它融合了中国结的图案元素,又简化为交错的两个圆环。“这类传统元素变换为更加简洁图案的饰品,正是年轻人喜欢的玉器。”她说,在适应年轻人审美倾向的变换中,玉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由乾坤圈演化而来的玉璧上刻上名字字母、制作更加方便佩戴和脱下的C型镯……如今,他们的工作室不断推出各类满足年轻人需求的玉饰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消费玉器。
“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玉雕手艺,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文化。”李婉祯说,在从事玉雕工作中,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安静,生活的品质也逐步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