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河湖看新疆丨淖毛湖哈密瓜种植基地23年节水“节出”一个天山天池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魏永贵报道)“亩均节水160—216立方米。按4万亩瓜田一亩节水190立方米计算,23年节水1.75亿立方米。而天山天池的储水量约1.6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 ,我们节出了一个天山天池的水量。”9月1日,在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淖毛湖镇党委委员张明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节水账。
淖毛湖是哈密市晚熟哈密瓜主产区,1993年开始种瓜,历年种植面积平均超过4万亩,高峰时超过6万亩,今年的种植面积是4.15万亩。这里光照充足,水土条件好,出产的晚熟哈密瓜果型好、口感香脆、甜度高、耐储运,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
9月1日,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晚熟哈密瓜基地,当天采摘的哈密瓜装车待运。仲银堂摄
张明生介绍说,淖毛湖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解决好水的问题,是基地的头等大事,“1993年就开始尝试各项节水技术,鼓励瓜农采用沟灌、膜下滴灌等模式进行节水。”
2001年,淖毛湖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膜下滴灌改造全部完成,当年就告别了原先的大水漫灌模式。以前种瓜大水漫灌,每亩地需水500立方米左右。改成膜下滴灌后,集体农田用水量控制在340立方米以内,亩均节水160立方米;国有农田用水量控制在284立方米以内,亩均节水216立方米。“瓜田灌溉基本上用的是地下水。大规模的节水,确保了淖毛湖镇地下水位没有下降。这一生态红线没有被突破。”张明生说。
完成膜下沟灌、滴灌改造后,淖毛湖镇加大力度推广哈密瓜良种,帮助瓜农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标准化栽培、无人机植保等技术。虽然大幅度减少了用水量,但是哈密瓜的品质更好,糖度提升2度以上,储藏期延长了15天左右。同时,亩产量由原先大水漫灌时的1.5—2吨增长到2.5—3吨。商品瓜的比重也大幅度提升,达到80%以上。
2021年,淖毛湖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实施智慧节水灌溉项目,在滴灌设施上加装远程控制装置,瓜农在手机上就可以精准控制每一个阀门的开关,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水平。
“智慧节水灌溉让我们的节水意识更强了。每天我都会去地里看滴灌带有没有跑冒滴漏。”淖毛湖镇希望社区瓜农梁娟英说。
记者手记丨来之不易的甜蜜
魏永贵
9月1日,“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报道团队来到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晚熟哈密瓜种植基地。在这里,从田间新鲜采摘的哈密瓜令人颊齿留香、印象深刻。品质这么优良的哈密瓜,一亩地用水最低只有284立方米,真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甜蜜。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2022年3月,自治区水利工作座谈会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立足区情水情民情,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关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水促发展,淖毛湖镇交上优秀答卷。动手早,2001年就完成了膜下滴灌积水的推广,告别了大水漫灌;配套技术及时跟上,良种推广、水肥一体化、标准化栽培、无人机植保……不仅节约用水,而且精准管理,实现了哈密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加之接续实施智慧节水新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节约利用……
节约出的水去哪儿了?回补地下水,同时还支撑了工业的发展。
在淖毛湖区域,不仅有香甜的哈密瓜,还有蓬勃向上、发展势头强劲的煤炭煤化工产业。以淖毛湖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主体之一的伊吾工业园区,是伊吾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今年上半年,伊吾县生产总值达115.2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36.2%。
第二产业强劲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第一产业(农业)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利用。这是淖毛湖哈密瓜基地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