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画了什么?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7月20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亮相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美轮美奂的舞台上
围绕一幅北宋时期的名画
《千里江山图》
舞蹈演员们用丰富的舞蹈语汇
展示了它的诞生过程
那么这幅已经存在了900多年的画作
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宋徽宗赵佶建立了
宫廷绘画教育机构——画学
招收有特长的青少年
进入宫廷专研书画
天才少年王希孟因为聪颖擅画
13岁就被招入画学
这里提一下
王希孟的校友里名人不少
比如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
获赐《千里江山图》的北宋官员蔡京在题跋写着:
“皇上知其性可教
于是对他教诲晓喻
不逾半岁便进得此图”
所以王希孟是用半年
就画好了图
这年他仅18岁
这幅画宽5.2米,长11.9米
以全景展示了王希孟所见的
壮美山川和人文景观
在石青和石绿两主色搭配下
群山连绵、草木繁茂
碧水悠悠、亭台闪现
茅居村舍和水磨长桥
点缀在山之间
渔船风帆和过往游人
穿梭于水之上
呈现着王希孟对秀美山河的热爱
对天地自然的仰慕
那么在《千里江山图》之后
为什么再未见王希孟的画作?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推出的文创产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这里要注意的是
他卒年不详
在画完惊世的“千里江山”后
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
所有研究者认为
在成画不久后
王希孟应该就因为身体透支而逝
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者判断
《千里江山图》其实是画了5遍才完成
第一遍用水墨描底
第二遍上赭石色展现冷暖对比
第三遍上石绿色
第四遍叠加绿色提升立体感
第五遍上青色完成
可见这个出道即巅峰的天才画家
对绘画的严谨和细致
也极其爱惜自己“天子门生”的羽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推出的文创产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从《千里江山图》诞生起
它就被各个历史时期的
王公贵胄、社会名流视为珍宝
随着朝代的更迭
相继被皇帝、大臣、高僧、古董商收藏
几经辗转
于1953年来到了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传世名画中
《千里江山图》的展出次数极少
新中国成立至今
只展出过四次
王希孟作画的工序
决定了《千里江山图》累积了
很厚的矿物质颜料
多打开一次
就多一分颜料脱落的风险
这会损伤画作的原貌
所谓“开卷有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幅传世名画
让后代也有机会再睹它的真颜
“少露面”是最好的办法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推出的文创产品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
但当下文物文博工作者
用最好方式让更多人看到
“千里江山”的容颜
比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比如根据此图中元素设计的数十种文创产品
比如博物馆里数字化多维影像造出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