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一本书,探寻新疆美食背后的故事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蒋大伟
近日,一部带有油糕、拉条子、酿皮、蒸肉、黄焖肉、油塔子味道的新疆美食“攻略”《人间烟火》,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出版。
《人间烟火》书影。资料图
《人间烟火》是新疆作家朱劲楠继《半路遇见你》《打馕的兄弟》等出版后的第4部散文集。此前,梁晓声、汪曾祺等都曾出版过以《人间烟火》为名的文学作品,但与名家们的同名作品不同的是,这本书记录的是作者所见和品尝过的55种新疆特色美食,包括颇具民族特点的烤羊肉、烤包子、手抓饭,以及各民族在游牧生活中就地取材所创造的一些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朱劲楠在这部散文集中对美食的讲述,不仅只限于制作方法和聚焦在食物的色香味上,他更善于在美食中钩沉历史与生活趣事,挖掘出新疆美食的“前世今生”。“我试图将自己30多年在新疆的所见所闻,融合在一道道美食的介绍中,探究人间烟火背后的新疆饮食文化。”朱劲楠说。
他在探讨每一道新疆美食发展过程的同时,用味蕾做情感共鸣,亦挖掘出新疆各民族的生存哲学和生活之道,展现出新疆美食乃至中华美食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人间烟火》中的美食没有山珍海味、高端食材,全部取自普通人的餐桌,这些美食遍布于天山南北各个角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呈现。
在朱劲楠看来,新疆饮食大致分为两类,即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饮食和以草原游牧为文化背景的饮食:一个蒸馒头,偏碳水,一个善烤馕,喜食肉类;一个肉类食材选择广泛,一个则以马牛羊肉为主。而拌面及汤饭是各族人民共同喜欢的日常饭食,哈萨克土豆、黄面卡瓦普是各民族饮食文化融合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自有一方风情。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新疆各民族饮食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美食味道醇美,形式独特,滋味肯定也是多样的。”朱劲楠说。
美食文章似乎已有固定格局。从袁枚到梁实秋、汪曾祺等,走的都是小品文的路子,其文字干净利落,能够将自己不动声色地藏在文字中。而《人间烟火》让人感受到新疆美食文化交融之美的同时,亦感受到新疆赤野千里、阔大辽远的厚重之美。正如新疆知名作家赵光鸣对《人间烟火》所评价的:“在朱劲楠的笔下,美食不仅仅是美味佳肴,更是一种值得人们眷恋和回味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