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匠心丨孟书灵:用心雕琢 混凝土也能开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
每每经过新疆冰上运动中心、新疆首座大跨度飞燕式拱桥水板大桥等地标式建筑物时,作为参与施工的一名建设者,孟书灵的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今年43岁的孟书灵是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2004年,大学毕业后 ,孟书灵来到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工作。
那时,混凝土搅拌站到处是灰、土、泥浆,不少和孟书灵一起入职的毕业生因工作环境差选择转行,他则先从学徒工干起,和大家一起背混凝土,向老师傅们学习如何做好混凝土产品。
孟书灵和同事在施工现场。汪小倩摄
“混凝土不单是水泥、砂石和水等拌和到一起的混合体,做好混凝土产品,需要知识和经验,需要努力和付出,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孟书灵说,对于师傅的教导,他谨记于心,立志把行业技术学深学透,学出个样子来。他先后在学徒工、技术员、技术科长等20多个岗位历练,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挑灯夜战学理论,慢慢琢磨消化。
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狠劲,孟书灵很快成为公司青年技术骨干,开始承担重要工程项目的技术攻关工作。2012年10月至2014年,在参与建设新疆冰上运动中心项目时,一道难题摆在了孟书灵和团队面前,400米速滑道需按照国际比赛专用的标准赛道建设。如何让混凝土既能抗冻抗裂,又不留下施工缝,成了孟书灵面对的头等难题。
在严控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白天,孟书灵带着团队做实验、跑工地,晚上研究技术参数,前后经过5次论证,制定生产浇筑方案并顺利施工,一次性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验收,获得国外专家的好评。
孟书灵和同事研究实验结果。汪小倩摄
孟书灵和团队参与了乌鲁木齐市很多重大项目工程的建设。2015年冬季,在参与乌鲁木齐市地铁项目施工建设时,如何把高强度混凝土顺利泵送到地下深处,且要保证混凝土性能和质量,是工程面临的主要难题。直接浇筑混凝土不仅会堵塞作业机器,还会浪费人力和财力,耽误施工进度。为攻克这一难题,孟书灵带领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一场攻坚战。
翻阅海量资料,深入了解原材料品质变化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熬夜成了日常;团队思想碰撞,控制及协调温度、压力、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开会成了日常;反复论证并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加班成了日常。终于,凭着这股钻研劲,孟书灵和团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研发出的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工作性能好,还可抵御冻融破坏和硫酸盐的腐蚀。”拿着最新的实验结果,孟书灵异常兴奋,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节约成本创造价值,还让工人和设备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孟书灵接过公司创新工作室牵头人的接力棒,吸收各部门的工程师和青年员工,整合资源面向混凝土技术创新、 攻关、交流等方向开展研究。
为让青年员工少走弯路,孟书灵毫无保留地向同事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在孟书灵的带领下,这些年轻的工匠历经上千次实验,收获满满,先后研究课题40余项、施工工法16项;发表论文260篇,成立科研平台31个,获得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获得各类科技奖项57项。同时,积极参与外部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评选,累计获得各类资金近600万元。
“只要用心雕琢,混凝土也能开出绚丽的花。”孟书灵说,他们将继续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方向,为混凝土行业绿色、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