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新职业人⑧丨研学旅行指导师张梦瑶:课堂外让孩子寓教于游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叶晓敏
红色研学、劳动教育、生态研学、职业体验……进入4月,春暖花开,中小学生春季研学、综合实践等活动进入高峰期,“研学旅行”成各中小学春游热词,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开启沉浸式体验。这一过程中,研学旅行指导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盛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部经理张梦瑶就是一位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些天,她十分忙碌,不断设置既有体验性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规范每个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里,留下值得终身回忆的瞬间。”张梦瑶说。
4月13日,张梦瑶带领研学旅行的学生们一起熟悉研学手册的内容。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叶晓敏摄
精准把控活动进程
4月13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馕文化产业园热闹起来,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23小学近百名小学生手持研学手册,在研学旅行指导师们的带领下,参观馕文化博物馆。
活动中,张梦瑶来回穿梭在研学旅行队伍中,把控着整场活动的进程和节奏。作为这场研学活动的总指挥,张梦瑶是孩子们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知识的传递者,精心编排着孩子们接下来行走的每一步。
在动手体验环节,小学生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戴上烘焙帽、穿上红色的小围裙,变身厨房能手,自己动手打馕。尽管制作的馕薄厚不一、有圆的、有扁的,还有方形的,孩子们仍乐在其中。走出产业园,他们也能给家长和其他小伙伴们讲一讲关于馕的故事。
张梦瑶介绍,2022年,新疆盛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馕文化产业园内打造了1000平方米的研学基地。一年多来,研学基地接待最多的是中小学生。“在新鲜的旅行场景里,有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引导,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乌鲁木齐市第123小学4年级年级组长康丽娅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思考、解决问题,关系更加紧密了。
“哪怕只有一点让孩子记忆深刻,就是对孩子的帮助。”张梦瑶说,研学旅行与旅游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需要学习、思考和探究。
4月13日,张梦瑶指导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动手制作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叶晓敏摄
课程设置精益求精
对张梦瑶来说,一套研学旅行方案看似简单,但要把知识嵌入其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旅途中不知不觉掌握并运用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一场研学旅行,不同的老师带,会有不同的效果,孩子们的感受也不同,好不好就取决于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严谨。”张梦瑶说。
2012年张梦瑶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少儿期刊发行工作。2018年,自治区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印发,新疆的研学旅行步入快车道,从那时起,张梦瑶也转行进入研学旅行的组织、策划、实施,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以及经验积累,她制作的研学旅行课程设置越来越规范化。2022年,张梦瑶考取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资格证。
就拿这次在馕文化产业园的研学来说,短短4小时的课程设置,张梦瑶嵌入跨学科教育理念,需要学生完成7项研学任务,其中十几名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衔接及注意事项就多达30余条。
张梦瑶全程陪同学生们,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每场活动结束后,她就与研学旅行指导师们进行复盘、改进课程设置,力图让孩子有深刻体验感受。
4月13日,张梦瑶帮助学生戴烘焙帽。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叶晓敏摄
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这个行业很有发展前景。”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徐晓亮说,新疆有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丝路古道、民族风情,这些对中小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新疆拥有发展研学旅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新疆研学旅行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对研学旅行指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徐晓亮说,新疆研学旅行主要由旅行社或者有研学旅行业务的相关教育机构开展,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对研学旅行的理解认识等参差不齐。新疆研学旅行行业存在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研学旅行导师数量严重短缺。
按照最新的行业规范,一场研学旅行,学生和研学旅行指导师的配比要达到15比1,研学旅行指导师不仅有数量上的要求,更有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
“在新疆,一名合格的研学指导师需要熟悉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及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新疆研学旅行目的地历史渊源与相关背景资料,掌握安全与风险管控相关知识与技能。”徐晓亮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研学旅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研学旅行实践策划与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