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克兰河

◎达柯
上游第一村
诺改特村,拉斯特乡的行政村落,静卧在克兰河西岸的平阔滩地。大小克兰河自阿尔泰山的不同山谷奔流而下,在村旁交汇融合,自此开启克兰河的全新旅程。有史以来,“诺改特”有多种译名——闹海图、劳海图、洛海图、诺盖特,如今已规范为“诺改特”三字。
这里是克兰河上游的秘境,风光秀丽,冰雪资源富集。春夏时节,融雪滋润山野,繁花点缀绿茵;平整田畴间,麦浪翻滚、玉米摇曳,生机盎然;秋日天高云淡,金黄的桦树叶与杨树叶翩然飘落,与河谷未褪的绿意交织成画;从阿尔泰山转场而来的牛羊,悠闲踱步在收割后的田野;寒冬覆盖大地,人们在丰收的喜悦中休憩,而冰封的克兰河已在孕育下一个春天。
诺改特村是我的老家。祖辈长眠于此,父亲的青少年时光也在这里度过。1950年,父亲离家工作,伯父举家迁往哈巴河县,但我始终视这里为生命的根脉。父亲曾回忆,儿时在山上放羊,饿了便用桦木水瓢盛满羊奶,投入烧红的小石块,羊奶瞬间沸腾——这是牧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冬日里,他跟随兄长驾爬犁拉柴火到承化县。那时的县城已初具规模,商铺林立、车马喧嚣。在那里,父亲第一次品尝到美味的烤包子,第一次走进照相馆留下青春影像。我曾见过那张照片:父亲身着光板皮衣皮裤,脚踩马皮与皮绳缠绕的“靴子”。后来,照片遗失在岁月里,父亲也永远离开了!
前些日子,重访故里,田园如诗,丰收在望。站在阿禾公路起点,身后的331国道跨越克兰河穿村而过,便捷交通为村庄注入无限活力。全村251户776名各族乡亲,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尽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依托区位、生态与政策优势,全村协力推进集中养殖、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休闲采摘、田园观光等业态拓宽增收新路径。如今,“露营地”已然开辟、“日照金山”助农摊位日趋完善,马队驰骋、家访迎宾,这里正逐渐成为游客享受乡村慢生活、观赏冰雪景观、体验民俗风情的理想胜地。秉持“农区即景区”理念,诺改特村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克兰河蜿蜒向前、势不可挡,诺改特村生机无限、未来可期!
城中村景
在高楼林立的阿勒泰市区,团结路桦苑小区中心竟保留着一片果木成林、菜畦整齐的绿地,令人惊叹——这绝不像城市居民的“小打小闹”。
据我所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原阿勒泰县拖拉机站(现联通公司办公楼)后方至如今的海关、桦亭小区一带,克兰河西岸与团结路中段区域,除皮革厂(现五百里、江南花苑小区所在地)外,多是红旗公社(又称镇公社,现拉斯特乡)蔬菜队的田园。眼前这片绿地,便是当年的遗存。随着城市发展,大部分土地被征用,菜农获得相应补偿,唯有此地块因种种原因保留至今。它足有好几个篮球场大小,分属15户人家。他们在地头种了苹果、李子等果树,地里栽培各类蔬菜;部分住家较远,取水不便,地块便渐渐荒芜。久而久之,柳、杨、榆树便在闲置处扎根生长,形成“半林半菜”的独特景致。
初夏时节,西红柿、辣椒、茄子绽放出黄、白、淡紫色的小花,色彩缤纷;架上的黄瓜、豆角,细蔓攀缘,在阳光下焕发生机。那天路过,恰见几位老人采收秋菜,土豆、萝卜、大葱、卷心菜堆积田间——这城市中难得的田园画卷,令人艳羡。
我以为,像阿勒泰这般小城,在不影响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房前屋后的零星空地,与其任其荒芜,不如开辟为菜园,或用容器种些青菜,未尝不可。这不过是城里人在喧嚣中活动筋骨、寻觅乐趣的一种方式。这片城中绿地,虽无陶渊明笔下田园的悠远意境,却自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情趣。
从这片绿地的勃勃生机,可见这里的人们热爱劳作、乐于耕耘,享受汗水带来的满足,珍视丰收的喜悦。这何尝不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红星渠绿道
许多阿勒泰人或许尚未察觉,那条穿城而过、看似寻常的水渠,经市政管理人员的精心打造,已焕发新生,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热门景点。
红星渠(又名切木尔切克大渠)建于1974年冬,渠首位于市区克兰河畔,全长3.2公里,引克兰河水灌溉农田与草场,是本市主要的农业灌渠之一。而克兰河,堪称阿勒泰地区开发利用最充分的河流。
很多人纳闷,这条渠为何既叫切木尔切克大渠,又叫红星渠?据史料记载,切木尔切克是地区早期开发的农区,1921年设承化县时称克木齐乡;新中国成立后为第三区,1958年10月成立克木齐人民公社,1968年10月更名红星人民公社,1978年恢复旧称,1984年社改乡时定为切木尔切克乡。因大渠修建于红星人民公社时期,故得名“红星渠”。
修缮一新的渠畔绿道,从骆驼山麓延伸至金都大酒店,全长3.2公里,彩色步道、休憩桌凳、健身器械、观景平台、渠边古树、林间木屋、小巧花圃、别致草坪错落有致,为山城增添了亮丽一笔。
然而,绿道经过原三矿矿部大院东侧时,一道近百米长的青灰砖墙略显突兀。或许为遮挡院内杂物而建,但在我看来,此墙与周边景致有失协调。殊不知,墙内还留存着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老建筑——有色局三矿成立时的电报房。若文旅部门能与产权人协商,修复原貌,或改建为小型博物馆,必将成为阿勒泰市又一热门景点。许多人不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矿对国家贡献堪比可可托海矿,可惜未被充分挖掘宣传,如今渐被遗忘,仅存于老一辈的记忆。红星渠已焕然一新,闲暇时沿绿道漫步,定能收获一段惬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