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那一刻
站在单位门口不知所措◎退休证拿到手的那个下午,阳光亮得晃眼。我把常用的钢笔、泡着浓茶的保温杯,还有窗台上养了十几年的绿萝,一一收进纸箱。“常回来看看啊!”同事们暖心嘱咐着,我笑着点头,心里却像突然缺了一块,空荡荡地漏着风。
——蒲茂明
空茫
回家的路,忽然变得无比陌生。手里少了沉甸甸的公文包,脚步不自觉地慢下来。第二天一早,生物钟照常将我唤醒。我习惯性地起身、洗漱,伸手就摸向那身藏青色西装,仿佛下一秒就要去赶那个走了无数遍的上班点。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单位门口——正是上班高峰,同事们骑着电动车、推着自行车,有的开车有的步行,一个个匆匆刷卡进门,奔赴各自的岗位。而我,像一颗突然被甩出齿轮组的零件,呆呆地站在大门外,望着这片曾经天天守着的“战场”。门卫小张老远就热情招呼:“蒲老师,这么早过来有事?”我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只好含糊地笑笑。那一刻,巨大的茫然将我淹没:是不是真的没用了?人生这趟车,下一站该往哪儿去?
往后的日子,这种“失重感”越来越强。客厅里的老挂钟,“滴答滴答”响得格外刺耳。我常常坐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一上午,眼睛盯着窗外那条熟悉的上班路,脑袋里反复琢磨:这时,单位该开晨会了吧?女儿怕我闷,给买了新智能手机,可我连打开的兴趣都没有,“我心茫然”这四字,成了这段日子最真实的写照。
微光
就在我彷徨时,一个电话成了转折点。打电话的是老战友,以前在省城一起工作过,她比我早退休几年。电话里,我没忍住,吐露了心声:“这日子突然‘刹车’,心里头空落落的,抓不着边儿,真不是滋味!”
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声音:“老蒲,你这感觉我太懂了!刚退下来那会儿,跟你一模一样。”接着,她讲了自己退休那天的故事——欢送会上的糖醋排骨和向日葵,回家路上的怅然若失,还有曾站在单位门口,看着上班人群时的那种茫然……她说得那么细致,仿佛就是在描述昨天的我。但她的故事没有停在迷茫里。她告诉我,怎么让自己走进公园,怎么在太极队伍里找到节奏,又怎么在墨香中寻回内心的宁静。又笑着说,现在她可是社区的“香饽饽”——既是“智能手机辅导员”,还是合唱团里的大嗓门……“老蒲你记住,咱不是没用了,是换战场了!这日子得靠自己动手,过出味儿来……”她的话像一束光——原来,不止是我一个人这样;原来,这条路有人走过,且已走出柳暗花明。
启程
挂了电话,我沉默良久。次日晨,生物钟再次“响起”时,我穿上闲置多年的运动鞋下了楼,走进了北湖公园。打太极的队伍行云流水,下象棋的老哥全神贯注,还有吊嗓子、唱戏、跳舞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专注的光彩。那种投入的劲头,我曾在同事们攻坚克难时见过,如今,在这些同龄人的脸上,我又看到了这种光。我深吸一口气,悄悄挪到了太极队伍的末尾,笨拙地跟着比划,领队老师友好地点头微笑。虽然动作僵硬,但一套拳打完,周身微热,心里的闷气也散了不少。后来,想起老友学书法的事,我也翻箱倒柜找出笔墨纸砚,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基础班。第一节课,老师教握笔,我的手抖得厉害,写出的“一”字像条歪扭的爬虫。但我没有放弃,静下心一笔一画地练。
新生
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不再需要闹钟,却依然每天早起——公园里有一群“拳友”在等着我。书桌上,工作文件被字帖和练习纸取代。我甚至开始研究智能手机,学会了网上买菜、预约挂号,还帮几个老伙计解决了“扫码”难题。一天,邻家独居的老教授说,在社区公告栏上看到我写的通知(书法班作业),字很精神,想请我抄录几句诗裱起来。我欣然答应,花了一个下午工工整整地写好送去。
熟悉的“被需要感”暖融融地回来了,不再源于职位、薪水,而是来自我这个人本身。再路过单位门口时,心境截然不同——我不再是那个茫然的旁观者,而是生活的主人。人生的价值从不拘泥于一方办公桌,只要心怀热爱、认真生活,何处不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