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化
◎光静静
又是一场大雪。站在大街上,伸出手掌,看雪花翩然落下,在手心的热度里慢慢融化……
“天好冷啊!”“也好美啊!”一对母子着亲子款,戴着毛茸茸大耳朵的兔帽子,从我身边走过,一大一小背影慢慢隐入白雪中。由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近年来的一个流行词——“疗愈”。按照“不打不成器”的宗旨培养长大的我们,刚好到了物质与思想都丰裕的年纪,开始“忆当年”,溯源观照自己这一路走来,遂分析得出——如今,生活中种种困境与瓶颈,皆可在童年找到答案。于是,纷纷感慨:“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长久以来,因为孝顺的传统美德而压抑的对父母教育的不满,也可以被提出、被释放了!
按照心理学的指引,我们需要“回到”时间深处的童年,去拉一把那个“受伤的小孩”。他(她)一直在那里抱膝哭泣,等着我们去看见、去拥抱!
而童年,也并不都是寒冷的、受伤的;也可以是寒冷的、火热的——在一场初雪里,小孩子们欢腾奔跑着打雪仗,热情似火,小脸一个个红扑扑像擦了胭脂团,父母叫回家吃饭,不叫个三五回是没用的;勉强领回去,又急匆匆狼吞虎咽,誓要跟小伙伴再战“白色江湖”!
这一战,不论输赢,都是个乐!的确,是时候向童年的我们伸出援手了——他们需要我们去“疗愈”,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校正”快乐的准星。
小时候听老人说:一杆秤用久了,就得校正、校正准星。做秤人心中有杆秤,一头连着秤星,一头连着良心。如今想来,不禁感慨, “良心”这个词语的解读,或许还可以深入一步——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他有四句阐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通过修养功夫去掉私欲的障蔽,恢复和显露内心固有的天理。
说个大白话,勘破和超越小我的蒙蔽形成的认知评判,建构与天地万物的合一、自我知行的合一。
再说个大白话,如果我们不开心,有卡点、痛苦,那是内在认知出了问题。“回到”童年父母的教育方式里寻找问题,的确很有必要,需要警惕的是:归因不归责、不归罪!
童年时雪地里的奔跑,我们坦然接受雪的好玩和寒冷。当我们长大,也同样需要坦然接受家庭给自己的保护和伤害,他们并行不悖,如同左右腿的行走共舞,我们无法只选择其中一边,切割另一边。
一个再急躁的人,看到雪花飘落的那一刻,也会为之稍作停留,停下的是自己的焦灼和过载的思维。留在安静的、洁白的、透过一朵朵雪花的“隧道”,“看见”童年里奔跑在洁白天地里的小孩,拥抱他,而非拯救他,或许,他能给我们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