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都
中华文明的独有脉络,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或将于不远之将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制度与理论的建构,透过一个个标识性概念,渐渐显露其“神秘而秀丽”的面容。雪都的底蕴,来自远古的岩画,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从远古走来,朝未来走去。让我们相约雪都,旭日里沐浴荷风,安享盛世里的岁月静好!
◎刘妍
(一)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唐代韩愈《答李翊书》中有曰。诗句的原意是做事要打好基础;种树,深植其根,久而久之,树木就枝叶峻茂,硕果累累;点燃灯烛,只要加满膏油,灯光就会非常明亮。韩愈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厚积与薄发的关系——发的根源在积累、底蕴;或展示出,外在的“薄”因内在的日积月累而导致,面子、里子的辩证逻辑关系一览无遗。
中华古文化的顶峰在唐朝。唐风宋韵,唐体宋调。宋延续唐的风韵,即唐朝的英雄主义精神与蓬勃向上的生机。同时,宋多了向内心求索风尚,静坐谈心性。唐宋的审美意识根源在内、在底子,在当时强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实力,文运即国运!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画作《冰嬉图》,今人在欣赏古代“冬奥会”、皇家冰上“运动会”时津津乐道,或会发现这幅古画构图为“太极”,阴阳两极。原来,古人在休闲玩耍时,仍不忘向古文化致敬!无独有偶,在中国版图西北之北的一幅又一幅古老岩画中,崇尚天人合一、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隐隐于市。在阿勒泰市近郊的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有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如果不是在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带领下,快速找到具体地址的可能性估计为零。冬日的雪地里,白茫茫一片,与人般高的草丛间,还不大容易找到具体地址。我穿过杂草丛,踏过高低、大小不一的石头,将怪石嶙峋抛之身后,在土坡高处,看见几块大大小小的巨石,有序无序地堆砌着。这是天然的岩石堆,千万不要小瞧了它。至少万余年前,这里的人们开始了在岩石上的绘画艺术创作。绘画创作,除当时的人们有时间、有闲情之外,还要有智力和物质的支持。绘画者的人脑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古人有了现代人的智力基础,有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才具有绘画创作能力。而岩石绘画上所需颜料的获取路径、使用性能等,体现了当时人类的智力,以及所处社会大环境中的物质经济文化水平。
时间上行至2005年。乡里的牧民并无意抵达于此,或许是来自远古的召唤,或许是那只有灵性的羊,“突突突”地跑到了山坡高处,牧羊人寻羊而至。无心之举、无意之为,一幅远古的岩画就此被发现。
(二)
阿勒泰市的地形是典型的高山河谷。克兰河穿城而过,两侧为高山,名曰:“将军、骆驼”。两山南北延绵。到了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地势则以山地为主,地形呈盆地状,北高南低,其中北部山区海拔1000~2500米,南部的汗德尕特河中下游海拔800~1000米,境内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700~800米。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地理中心东北约4公里的墩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中,共有5孔洞穴岩画,其中1号、2号洞穴在墩德布拉克河谷东侧,3号、4号、5号则在河西一带。纷至沓来的专家学者,对乱石堆里的彩绘好奇极了!1号洞穴宽3.5米、高0.8米、深1.7米,岩画内容以动物及狩猎为主,主要有野牛、野马,野牛身体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双角朝前,粗颈、短腿;野马表现为竖鬃,呈奔跑或行走状;画面中还有人面纹和排列较紧密的短线、三线纹(有的看似手印)及一些简单抽象的图案。在该岩画中,人物画面共有四组——第一组是手持弓箭的射猎者;第二组有两位舞者;第三组约10人,均躬身屈腿慢步而行;第四组可辨的有四人,中间两人似踩在一长条形雪板上。2号洞穴可看出由两个人物和四个线条勾勒的动物,其中一人手持弓箭,动物无法辨识。
乡里的地理纬度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多雪、夏季短暂凉爽。半年的冬季,剩余的春夏秋三季挤在一起。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怪石杂草荒芜、人迹罕至,这或是岩画得以存在万年的理由。或许要特别鸣谢牧民和那只冥冥之中引路的羊。让今人有缘,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欣赏万年前人类滑雪狩猎的壮美画面。古人虽古,智力发达程度却不亚于今人。观察上述洞穴,可清楚地看到岩画是用赭红和深赭红两种颜色在内壁绘制而成。洞穴均在河谷两侧,近水亲水,生活劳作绘画欣赏均方便。万年有多久,洞穴里的岩画可以告诉你。一万年,可以很久很久,也可以很短很短。万年之后岩画上的图案仍清晰可见,矿物颜料不易褪色,让我们看到古人煞费的苦心。交通、通信不便的远古时代,矿物颜料比黄金还要珍贵。彩绘岩画让今人有眼福,能够看到古人的初心,能够揣摩当年古人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动机。洞穴石棚的内壁绘画,可以防止大部分被风化、雨水浸泡以及日照暴晒。今人在佩服古人的远见和智慧时,尤其感慨古人的胸襟与情怀。乡里的滑雪岩画比挪威、俄罗斯、瑞典等“地球村”已知的岩画早了很多很多年。艺术绘画,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的出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滑雪由最初的代步工具演化到今天的体育运动项目,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专家学者的科学考证得出了结论,滑雪这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运动起源于中国,在西北之北的阿勒泰。
(三)
目前国内关于滑雪,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山海经》。《山海经》有曰: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而阿勒泰人,一块木板、两块毛皮,如此简单就手的材料,制作成古老的毛皮滑雪板。好手艺代代相传,今天已经是一项非遗项目。加了毛皮的滑雪板古朴、简单。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化的今天,还有不少人觉得过于粗糙。冬日,当地牧民难得休闲,滑起雪板,个个身形矫健、轻松灵活,便捷舒适、得心顺手。老工具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现代滑雪工具花花绿绿。两者形成的反差和对比,更凸显毛皮滑雪板的价值与意义。手艺的传承,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表征外象,其内涵和精神的传承才是内核!
“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最具挑战性的滑雪场在哪里?深圳的资深雪友大勇毫不犹豫地回答:“在禾木!”世外桃源的禾木,成片成片的大山,是天然雪场。人们大多爱选择吉克普林,如此滑雪会滑得比较舒适、畅快。最长十多公里的雪道,挑战雪友的技术与胆识。禾木的雪来得特别早、大和勤。一夜之间,粉雪无差别地从天而降。大勇坦言,当其他雪友如企鹅般老老实实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地上山、下山时,他的心早已被蓬松的野雪夺了魂魄!雪之媒、冰之约,雪之魂、冰之魄。雪都冰雪的魂魄,在禾木有了飞天上神的飘逸!看着漫山遍野的白雪,心有冲动,总想试一试,挑战实践一番。想象自己躺在雪地里,“人”形肢体陷入粉雪包裹之中,如同在一床棉花被里,肢体和灵魂双双起飞。人在禾木,渺小至极!雪魂冰魄、冰雪之约,人与天地、人与冰雪,相守相望。站在山脚,上山心情的急切,蓝天白云可以作证。站在山顶,近处远处,白茫茫一片,偶有一两株白了头的树木,与白雪、山势混为一体,难以分辨。无数的雪道,有主有次、有粗有细,如雪山的肌理,如人体的斜纹肌,仿佛告诉天地人,雪都的雪山是有呼吸、有心跳、有思想、有情感的“雪人”。
唐风宋韵,高度、广度、强度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再现。中华文明的独有脉络,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或将于不远之将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制度与理论的建构,透过一个个标识性概念,渐渐显露其“神秘而秀丽”的面容。雪都的底蕴,来自远古的岩画,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从远古走来,朝未来走去。让我们相约雪都,旭日里沐浴荷风,安享盛世里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