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见闻录
今年6月,我有幸被自治区抽调到吉木乃县,从事脱贫攻坚指导工作。一到县城,我完全懵了,竟找不到老城的旧颜。2006年6月,我曾在这里研学一周,如今已经过去整整14年,14年弹指一挥间。这里没有大城市的浮躁和喧闹、繁华与快节奏,到处绿树成荫,幢幢楼房整齐美观,街道干净、整洁、笔直。吉木乃全县人口只有3.87万人,面积7145平方公里,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小县城。

一到这里就感到丝丝的凉意和快感,可以全身心地、开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了。这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就是夏季最热的七月、八月,这里也才24℃到28℃,早、晚更凉,只有14℃、15℃,偶尔也有高温。这里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沁人心扉,是“天然的氧吧”。到处可见成群的牛、羊、马、骆驼,绿色的大草原。湛蓝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似软绵绵的“棉花糖”,感觉就在眼前,唾手可得。风景还远不止这些哦!


“草原石城”——工作之余,来到了国家级地质公园“草原石城”。“草原石城”是萨吾尔山一处著名的旅游圣地,沧海桑田的见证地、吉木乃冬季牧场。这里每个石头像都从草里长出来的, “石因草而生,草因石而秀”,故名“草原石城”。景区内“通天洞”遗址考古发现距今4.5万余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文化层堆积,是新疆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在这里发掘出土的碳化麦粒距今5200-5300年,是国内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麦粒。
这里石头都是花岗岩岩石,怪石林立,岩石如城,石崖俊俏,如鬼斧神工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大大小小的花岗岩岩石,有的像神龟、巨虾,有的像娃娃寻乳、铁甲骑兵、威武神奇;由花岗岩石形成的、如此这般形态各异的外形有108种,简直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世界,如果您有孩子一定要带他一起来畅游。
绚烂的山花,涓涓的泉水,低鸣的虫鸟声,翱翔的苍鹰、遍地的牛羊,勾画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动人画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不叫我欣喜若狂,心生感慨!


“神奇冰臼”——在克孜里塔司山,位于吉木乃县东北30公里处,属于红色花岗岩山体,在山顶上有大大小小1000多个冰臼,形成于200至300万年第四纪早期,是古冰川融水对冰川下覆盖基岩进行强烈冲蚀作用形成的。冰臼是古冰川运动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看到这,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的魅力所折服,奇特,太奇特了。


五彩的“雅丹地貌”——来到喀尔交镇境内,看到五彩的“雅丹地貌”,感觉到了一座神秘古堡。到了晚上,起风时谷里鬼哭狼嚎,故又称野狼谷。河谷就是它的街道,旁边点缀着别样的色彩—有的像“小姑娘的裙褶”;有的像维吾尔姑娘穿的“艾德莱斯绸”;有的像“黄色的海带”。我们走到河谷尽头,已是中午一点多钟,又饥又渴,感到很疲惫,想走个捷径尽快到路上,不料“误入歧途”。没有想到翻过“一座城”,又是一个谷底,但景色更美,一道道裙褶,一条条彩带上下搭配,瞬间美入我的眼睑,使我流连忘返,赞叹大自然赋予我们如此独特的美景!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句名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北沙窝—往北走,县城西北40公里,有一块被称为“沙漠绿洲植物园”的北沙窝。一路走来,感觉这里不像沙漠,路的两边是绿色植被,还有中草药、胡杨树。我们来到了一座废弃的旅游办公室,这里以前来过很多游客。顶着炎炎烈日,望着那沙山,一看有些陡峭,还有些高远,这时有些犹豫了。但不上沙山,怎能体验它的魅力。于是脱掉了鞋子,往上爬,一起人员也不顾一切往上爬,沙山发出“嗡嗡”声音,像飞机起飞的声音,我咬紧牙关、勇往直前,终于爬上去了。金灿灿的沙漠绵延数公里,甚是壮观,细细的黄沙,有点烫脚。停留片刻,欣赏完一望无际的沙漠,我们一起滑下山,沙子又发出更大的“嗡嗡”声音。专家解释说:“沙子之间有缝隙,一流动会发出‘嗡嗡’之声,故叫鸣沙山。”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滑沙山的乐趣。


“红桦林”—距离托斯特乡15公里处,有一片“红桦林”,这里是全国罕见的沼泽小叶红桦林集中生长地,共有4700余亩。托斯特河流经这里,水草丰沛,灌木丛生,动物和鸟类和谐相处,野猪、野兔、野鸭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其间。我想进入“红桦林”,看个究竟。这里草很深,河水有点宽,无法跨过,只有在边上领略它的美。秋季的红桦林一片红色的海洋,十分诱人,它象征着吉木乃人民的日子红红火火、长长久久。
吉木乃县口岸—百年通商史,吉木乃口岸是我国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西北端最近的口岸,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之一,也是“丝绸之路”北通道的重要关口。该口岸修建于1916年,已有百年通商史,是新疆最古老的国门,有冷战时留下的会晤室、会晤桥,还有67号界碑和贸易桥,记录着我国和前苏联风云变幻时期的历史印证。

冰山—木斯岛,拉斯特河的发源地。冰山位于县城正南45公里处,哈萨克语意为木斯岛,主峰海拔高度3835米,为萨吾尔山最高峰,是第四纪冰川冲积地貌和风化地,长年有积雪。远处看去,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牛、羊、马、骆驼,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融化的雪水形成拉斯特河,生长着各种植被,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成片的胡杨林顺河而长,蔚为壮观。

岩画—象征着人类文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吉木乃岩画主要指塔特克什阔拉斯岩画群和托海阔拉岩画,也是我们阿勒泰保存岩画最多最丰富的岩画。距今约6000至10000年,对研究中华古文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筋道的春小麦和味道鲜美的牛羊肉。吉木乃县春小麦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特产,这里土地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盛产春小麦,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小麦含水量低、皮薄质硬、出粉量大、蓬化度强,蛋白质含量18%议上,面筋含量高达37%。萨吾尔草场地处亚欧气候过渡段,牧草兼有适应亚欧两种气候。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传统的游牧方式,吃着野生中草药,喝着木斯岛冰川水的萨吾尔牛羊,不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且绿色生态。


新农村,新气象,新变化。以前牧民们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居无定所,住的是毡房、石头房子和土块房子,喝水取暖、交通转场、看病就医、入托上学极不方便。现在农牧民们都定居了,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家里购置了大电视,大冰箱,房里装修的跟城里人一样,易地搬迁使他们大都住上了城里的楼房,村里还有自己的自建房,方便农业和养畜。如今,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水泥路到门口;夜晚农村灯火通明,有时悠扬的歌声划破宁静的夜空,从远处飘来;农村“五通七有”,农牧民“两不愁、三保障”都得到了解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家中牛、羊、马、骆驼成群,人人穿的和过年过节一样漂亮,农牧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的生活甜如蜜。


这是一座具有历史文明的县城,这里有通天洞遗址、碳化麦粒、塔特克什阔拉岩画、托海阔拉岩画、百年通商口岸。
这是一座新型蓬勃向上的的县城,新疆吉木乃广汇液化天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吉木乃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益康有机面业、吉木乃裕博惠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乃万驼园、吉木乃边民互市贸易中心,这里正在只争朝夕,蒸蒸日上,日胜一日,蓬勃发展。


这是一座祥和、瑰丽而又充满独特魅力的边境小城,一座尚未开发的处女县城。如果您累了或疲倦了,可以来这里,享受宁静、旷野、神秘、安逸,体验纯朴的民俗文化,过一段“神仙”的日子。

这是一座勇敢的边境小城,114公里的边境线上,户户是哨所,人人都是护边员,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忠实坚强,为保一方平安,守护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的路上,吉木乃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如今,各族儿女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携手奋进新时代,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阔步向前、砥砺前行。

作者:杨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