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首创“护苗交互体验基地” 筑牢青少年“绿色屏障”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王景鸿)今年以来,阿勒泰地区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清朗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以“金山护苗季”活动为核心抓手,打造全地区首个“护苗交互体验式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布尔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基地位于布尔津县第二初级中学,于10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运行首月,为全校1175名学生打造了一个集教育、体验、警示于一体的专业化“护苗”阵地。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地区青少年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站式体验,四大功能区构建护苗矩阵
冬日里,走进基地,孩子们利用画笔认真描绘着心中的“绿书签”——画纸上,阳光穿透乌云,照亮读书的孩童。
“老师说,知识如阳光般纯净。”初一(2)班同学腼腆地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
这是基地的互动体验区,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让学生从被动观看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在这里,学生们亲手制作“扫黄打非”主题皮革画、雕刻版画,通过绘画、剪纸等形式表达对“护苗行动”的理解。墙上动态展示的100余件学生作品,无声诉说着这一平台的育人成效。

布尔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给护苗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撑,基地创新规划了“一站三区”功能布局。护苗工作站发挥“中枢大脑”作用,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力量,组建由文旅、网信、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护苗联盟”,并配备专职辅导教师和志愿者,确保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护苗兑换区创新建立积分体系,记录学生参与“护苗行动”情况,并与德育评价挂钩,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文化展示区以“同心树”文化墙为核心,通过案例解析、盗版图书实物展示等形式,让护苗宣传教育看得见、读得懂、用得上。
多元活动,覆盖师生家长的立体教育模式
在初三(1)班,法治宣讲员走进课堂,围绕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扫黄打非”等方面内容,从真实案例切入,剖析行为动机,延伸法律后果,最后落脚于自我保护策略。
“这场法治课让我意识到,举报不良信息不是打小报告,而是守护校园净土的正义之举;保留证据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维护尊严的智慧选择。”努同学说,“这种认知转变,源自授课者精心设计的教学逻辑。”

布尔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护苗”主题,基地构建了“理论宣讲+实践操作+家校联动”的立体教育模式。
专题宣讲活动中,“护苗联盟”成员单位结合涉当地青少年典型案例,现场演示盗版书籍辨别方法,发放宣传资料,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实践活动则激发学生创造力,“护苗小卫士”主题创作活动征集绘画、手抄报作品60余件;“绿色阅读”分享会让《童年》《小王子》等正版读物成为学生交流的热点。
家校联动环节,通过专题家长会、“一对一”咨询台等形式,解答家长关于网络管理、读物筛选等实际问题,推动家校协同发力。
显著成效,从短期活动到长效机制的转变
“原来有人会冒充游戏客服骗充值。”“看到陌生链接我不仅不会点开,还要找老师帮忙!”……学生们的真实反馈,直观体现了基地的认知转化成效,也让防护知识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强化。
这种“学—观—思—说”的闭环设计,是基地运行首月推动未成年人防护意识从“知识层面”延伸到“行动层面”的具体体现,切实筑牢了校园文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不仅如此,有2名学生主动报告可疑链接和盗版书籍情况,显示出安全警惕性的增强。如今,“护苗小卫士”志愿队伍已吸纳学生30人,每周参与图书角整理、盗版书籍排查,每月开展班级知识宣讲,形成了“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
显著的变化正是基地推动护苗工作从“短期活动”向“长效机制”的转变。为筑牢坚实“绿色屏障”,多部门还联合开展校外书店巡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构建起了“校内教育+校外监管”的护苗闭环。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布尔津县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了思想防线与安全屏障,也为阿勒泰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护苗”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