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搭起连心桥 团结种子播心田——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青河镇第二小学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马海娜·马格尔)“在学校,我们共同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互帮互助。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温暖而快乐。”这是青河县青河镇第二小学各族学生的共同心声。
这所由黑龙江援建的六年制完全小学,汇聚了14个民族的1349名学生和81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成多民族师生和睦共处、共同成长的校园氛围。

青河镇第二小学。
春华秋实,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校园灿烂绽放,也结出了饱满甜蜜的石榴果。2017年1月,该校获评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并被授予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手拉手”“结对子”示范校;2020年9月,荣获自治区级文明校园称号。在阿勒泰地区第十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青河镇第二小学再获殊荣,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该校党支部将民族团结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构建起“思想引领+责任落实+方向把控”的闭环机制。党支部书记带头讲授民族团结专题党课,组织教师参加线上培训超100小时,邀请专家举办3场专题讲座,实现教职工思想武装全覆盖。

青河镇第二小学孔子像。
在青河镇第二小学,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已深植于日常教学的土壤。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思政课上创新开设“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专题,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累计已超100课时。各学科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铸牢”元素,2024年开展融合教学超500课时,让一首首古典诗词、一段段各民族文明史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
漫步校园,文化育人无声却有形。孔子像静立沉思,篆书操场书写文明,党史馆内传承精神——这“一园一廊一馆”共同构成了浸润心灵的文化阵地。党史馆的小讲解员们每年接待师生超1000人次,用童声传承红色基因。28个班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教室;48个学生社团每年开展京剧、古筝等传统文化活动超800场次,真正实现了“人人进社团”。校园广播站开设的民族团结专栏,以及评选出的100余名“民族团结小标兵”,让团结友爱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石榴籽 祖国行 ”二小学子赴北京、黑龙江研学游。
为架起民族交融的连心桥,学校创新实施“五大工程”:“筑基工程”选派18名学生赴北京市、黑龙江省交流学习,与珍宝岛红军小学开展云端连线11次,成功结对2000余对;“融心工程”通过开设“马术进课堂”等特色课程,开展心理疏导176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308件;“融情工程”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你到我家吃馓子”等民俗体验活动87场,评选出176名“团结好少年”;“实践工程”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50余次;“家校工程”则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共学国家通用语言,邀请家长参与校园活动30场,构建起家校共育的同心圆。
该校构建的“乐雅”少年评价体系,从五个维度设置了17项团结评价要素,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的动态考核方式,以可爱的“石榴娃”徽章和闪亮的水晶奖杯激励学生。已连续举办三届的评选活动,在校园里催生了“人人争做好少年”的浓厚氛围。这套评价机制将“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品质融入日常,集齐徽章的学生可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获得“石榴娃”奖杯,有效激发了学生们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性。

青河镇第二小学党史馆“石榴娃”讲解员以红色故事为纽带,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红色传承中紧紧相拥。
青河镇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王春红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如今,该校园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为青河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